|
||||||||||||||||||
|
||||||||||||||||||
为加速推进乡村振兴,不断巩固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洪湖美誉度,让“洪湖”这个自带流量的金字招牌深入人心,走出洪湖,走向全国,洪湖各乡镇区街道你追我赶、真抓实干,全市美丽乡村建设亮点纷呈,取得明显成效。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来自瞿家湾镇瞿家湾村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践报告。 走进瞿家湾镇瞿家湾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宽阔平坦的水泥大街、统一标准的二层住宅小楼、白墙黛瓦。村居道路干净整洁,再加上房前屋后的闲置空地上用竹篱笆围成的“美丽小菜园”,如同一个个小小的“绿洲”,“镶嵌”在大街小巷,让人眼前一亮。 今年以来,瞿家湾村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作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整合资源、精准发力,因村制宜创造性开展工作。搞绿化、清死角、塑景观……一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攻坚战,正在瞿家湾镇加速推进,村村优美、家家整洁、处处和谐的美丽乡村新画卷,正在这里徐徐展开。如今,居住环境美了,街道整洁了,大家的生活越来越好。谈到村里近年来的变化,瞿家湾镇瞿家湾村村民赞不绝口。在积极营造干净整洁的村庄环境的同时,不断增强了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内外兼修治标又治本 人居环境整治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 如今,很多乡村已经做得卓有成效。但面上干净,巷道不管,仍是许多农村环境提升的痛点和难点。今年,瞿家湾镇以瞿家湾村为试点,先后多次召开党群恳谈会,从党员干部开始,转变原有的“只管面子,不管里子”的思想,严格按照“全村一起搞,全域皆打造”的要求,将房前屋后纳入打造范围,根据不同房型、不同地段,做到整体提升、内外兼修,既要“房前”干净整洁,也要“屋后”不留死角,力求达到“一步一景,一廊一画”的效果,使房前屋后同步改善。为治标又治本,瞿家湾镇党委、政府与瞿家湾村两委率先统一思想,在全村内走访调研,选取群众中率先进行环境整治并颇有成效的家庭,吸纳到政府环境整治工作组中,树立榜样,站在群众角度,不搞大拆大建,因地制宜,一户一策,将小居室打造与大环境整理相结合,鼓励群众自发自动利用自家闲置资源,打造独特的家居景观,集中智慧,形成示范引领,同时开展美丽庭院、十星级文明户等评选活动,对先行者进行嘉奖,从而带动更多的群众参与起来。目前,瞿家湾村已初步形成“户户都在动,处处有变化”的良好氛围,比创赶超已经成为常态。 开源增收群众信心足 衣食足而知荣辱,仓廪实而知礼节。 人居环境整治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保持人居环境整治常态化关键在群众,重点在增收。群众得到了实惠,才会更有动力、更有激情地投入到整治中,形成良性循环。瞿家湾镇党委政府专门明确一名班子成员,与瞿家湾村两委一起,全面投入瞿家湾村发展中,按照“户户有特色,家家有产业”的建设理念,将瞿家湾村房前屋后荒地进行整理,发放各类种子、树苗20000余株,引导群众进行精细化种植。鼓励群众打造采摘园、建设民俗展览厅,制作彰显洪湖记忆的团子、馓子、毛扇等美食和手工艺品,将老街后门打开,把前往老街游玩的游客,导入瞿家湾村,通过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品农家味,感农家情。同时充分利用抖音、本地网红等新媒体千方百计提升群众收入。 如今,在瞿家湾镇可以看到,一座以洪湖赤卫队为主题的渔民小院中,一间小小的房间里,几张桌子,几台电脑,一个个厨艺精湛的老师傅,一边烟火纷飞,上下翻动着烹饪佳肴,一边向直播间的观众讲述着洪湖那些年的故事。在瞿家湾村长长的回廊里,一个个本土的网红主播,从老街穿循而过,看着屋后小景,吃着田间野菜,跟远方的朋友讲述着小道变化的过程,直播带货已经在瞿家湾悄然兴起。不时有好奇的游客路过,津津有味地看上一阵子,然后拍照发朋友圈,俨然成了“打卡”新景点。 示范引领全域同发展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瞿家湾镇下辖5村1社区1渔场。瞿家湾村作为先行打造村庄,如何以此为样板,引领带动全域协同发展? 去年年底,瞿家湾镇党委政府,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邀请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专业高校团队,逐村走访,确立了以“陈湾村红色驿站”、“月池村快乐心田”、“戴杨村幸福田园”、“桃花村梦里桃园”为主题的“一村一品”打造方案。目前各村严格按照打造方案,全域推进,全面投入,全民参与,全力发展,将环境整治作为有力抓手,从最基础的干净、整洁做起,从最基本的扫地、整屋开始,每月进行一次全镇大比拼,比一比谁的变化大,看一看谁的发展强,对于排名前列的村进行奖励,使全镇形成“一动百动,一呼百应,一洁百洁”的新风尚。 一年多以来,在人居环境整治的过程中,随着投资1.6亿的红色小镇、投资1.5亿的国家级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区等项目逐渐落地,瞿家湾注入了发展的强心剂。 将环境整治做在前面,才能将破局发展落到实处。下一步,瞿家湾镇将为全面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宜商的乡村振兴新样板而继续努力。 本版文图:融媒体记者石丽霞汪飞唐蜜通讯员李情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