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中共石首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编者按: 5月9日,小河口镇《以制度为抓手推进空心房清拆》在石首市乡村振兴(农业农村)工作简报第10期上刊登后,市委副书记闫昌武作出批示:“空心房、危房是我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堵点、难点,小河口镇敢于迎难而上、主动作为,值得充分肯定。”按照批示精神,中共石首市委农办深入小河口镇进行了全面调研总结,现将小河口镇的经验做法予以刊发,敬请关注。 空心房、危房是石首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堵点和难点,关系到环境整治工作的整体成效。今年以来,小河口镇在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将清拆空心房和危房上升到提升乡村面貌、打造安全幸福人居、推进乡村振兴的高度来认识,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加以有序深入推进,通过顶层设计与民众认识相结合、行政手段与群众意愿相结合、点上突破与面上覆盖相结合、现状清拆与长效管治相结合的方式,并用好用活“土办法”,确保了清拆工作的有序推进,探索出了一条空心房、危房清拆快速、平稳、有效的路子。 一、主要做法 小河口镇镇域面积大,人口数量多,房屋存量大,也存在一定量的各类违规生产棚。由于近年来大量农民工外出务工,加上不少村民在城区购房,出现大量空置房屋,因年长月久疏于维修,房屋破损甚至倾塌。大量的空心房和危房不仅严重影响了村容村貌,也造成安全隐患,制约了当前的乡村振兴实施进程。在石首市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开始后,小河口镇以近两年来开展的自觉宣传行动为基础,通过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迅速有序地展开空心房和危房清拆行动,确保了全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速度、上层阶。 一是顶层设计与民众认识相结合。农村空心房、危房清拆,首先要实施顶层设计,提高各方认识。小河口镇在清拆行动中,严格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湖北省城乡规划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顶层设计,在制定和发出清拆通告后,落实各个层面、各方资源的统筹运用。按照该镇的清拆方案,遵照相关法规对长期闲置的空心房和危旧房、不符合一户一宅政策的废旧院落统一清拆,并在各村开展广泛宣传。小河口镇党委、政府认为,对空心房和危房清拆的思想认识,不仅仅限定在政府层面,也不仅仅限于党员干部的自觉,更需要民众认识基础的抬升,只有广大村民的认识高度上来了,清拆工作才有了扎实的群众基础。该镇10个村和社区认真组织村(居)民学习领会相关法规,了解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特别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性,认识到空心房、危房存在的安全隐患和对村容村貌的影响,认识到清拆的必要性。并在各村广泛宣传关于农村户口空心房、危房清拆后空置宅基地继续由村民享有并管理的政策,消除了群众的顾虑,打通了清拆的瓶颈。通过宣传面的有效扩大,该镇广大村民群众对清拆工作普遍有了较高程度的认识,确保了清拆行动的平稳有力推进。 二是行政手段与群众意愿相结合。该镇的清拆工作除了常规的行政推动,更注重在符合相关政策的前提下考虑到群众意愿,从而让清拆工作产生广泛的群众基础,也为其他工作的开展营造良好环境。该镇的清拆行动以镇级为统筹、以村级为主体、以村民小组为组织单元实施,实行拆前、拆中、拆后“一户一档”管理。各村在清拆工作启动 后,以村民小组为单位,在完成调查摸底、掌握各类数据的基础上,进行农户意愿调查,满足群众基本心愿。按照该镇空心房、危房清拆实施方案,每拆除一栋D级危房补贴村800元,4月底前完成任务的按每户200元标准另行奖励到村。该镇根据实际情况,在每栋房屋清拆资金不突破1000元的前提下,鼓励各村自行摸索满足群众意愿的“土办法”,同时将被拆户全面服务到位。该镇多个村在此基础上灵活把握相关政策,如天兴洲村、小河口村根据部分村民要求,由村里联系挖机清拆,实行挖机清拆“两不找”,即挖机完成拆除后将建筑垃圾自行运出村外处置变现,并完成场地平整,每户1000元的清拆资金由村民领取。中洲村、杨苗洲村则以村民小组为单位召开群众大会,根据大多数村民的意愿,由村里统一清拆,建筑垃圾由村民自行处置,变现换钱。这些“土办法”真正地满足了群众的要求,实现了快速清拆。根据城建部门组织的第三方鉴定显示,小河口村需清拆D级危房40户,至5月20日已完成清拆31户;杨苗洲村需拆10户,已完成9户;中洲村需清拆31户,完成33户,完成清拆率106%,其中超出的2户是C级危房,不属于此次清拆范围,但是该村将C级闲置危房主动纳入加强管理和处置的对象,并在村内形成了这样的意识。在清拆中,包括小河口村在内多数村的村组干部主动为村民做好“保姆式”服务,村民们需要拆下来的废旧建材,村组干部都会帮他们堆码整齐,方便村民运走,让清拆工作很快获得村民的理解与支持。 三是点上突破与面上覆盖相结合。小河口镇为了确保清拆工作的平稳与有序,不因清拆引发不必要的社会矛盾,进一步完善工作方案和制度,先从点上入手,总结教训和经验,再在此基础上实行全面覆盖。该镇确定小河口村、中洲村为清拆先行村,镇党委书记亲自挂帅上阵督“点”,镇级工作专班下村与村两委干部采取“5+2”“白加黑”的工作方式,对有群众基础的村民小组展开破“点”行动,与村民一户一户签订清拆承诺书,村民同意将自己的空心房和危房委托村委会组织施工拆除,如果因不答应拆除产生的安全后果和法律责任由村民本人承担。通过各个村民小组的典型带动、细致暖人的思想工作、针对被拆农户拆前拆中拆后的细致服务以及承诺书的签订,这两个先行村的清拆工作取得快速进展。杨苗洲村在发出清拆通知、与村民完成承诺书的签订、获取村民委托村级统一清拆的意愿后,组织机械设施对所有空心房、危房在第一时间内一次性集中推倒,然后统一清理地基,确保了清拆速度,同时避免因个别群众反悔而引发不必要的矛盾。中洲村有2户村民拒不签订承 诺书,成为清拆的“钉子户”,该村将其放在一边,先易后难,集中机械围绕这2户房屋周边展开清拆,最终这2户村民的脸上挂不住了,认识到快要倒塌的空心房如果坚持不拆不值一分钱,拆除后既消除了安全隐患,又能获取平整的地块进行种植,同时也担心村里实施强拆时会拿不到与其他村民同等的补贴,于是便主动找到村委会要求清拆。南河口村11组村民谢尚观的一栋闲置危房属于清拆对象,他专门从广东珠海赶回家中,迅速在规定时间内将一应家什搬运干净,积极配合清拆。小河口镇党委、政府迅速总结先行点的成功经验,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破解,提出解决的有效方法,最终在很短的时间内,将成功经验向全镇其他8个村(社区)复制推广。该镇还采取每日一通报的方式,在各村形成了“比学赶超”的氛围。 四是现状清拆与长效管治相结合。空心房、危房清拆关系到农村人居环境的整治提升,而人居环境提升关系到乡村振兴实施过程中的环节优化,是乡村振兴的核心要素。空心房、危房现状清拆是关键,长效管治是根本。小河口镇允许清拆出来的地基让村民自行管理,临时种植各种作物,或者植树复绿,并且形成了严格的管理制度,以村(社区)和村民小组为单位层层落实遵行,即不允许在清拆的地基上擅自建房或建设其他设施,不允许乱堆乱放杂物,不允许焚烧垃圾,鼓励有条件绿化和美化的村民自行绿化美化,没有能力绿化美化的则交由村(社区)统一复绿。小河口村在农户清拆后的房屋地基种上棉花等农作物后,由村里出资将地块进行围砌,打造特色文化墙。小河口镇计划在全镇危房、空心房清拆全部完成后,探索清拆地基由村民自种自管向村级统一规划复绿与高效种植转变的模式,在保证户籍村民清拆地基自有的前提下,按照制订的复绿计划,进行有序复绿和美化,有机地串成观赏景点,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实际内容。同时还通过村级自主、部门联动,进一步完善管治机制,确保实现空心房、危房清拆地基的长效管治与规划利用。 二、初步成果 小河口镇积极探索“四个结合”路径,用好用活满足群众意愿的“土办法”,空心房、危房清拆工作取得良好成效,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突破性开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其获得的初步成果比较突出。 一是两房的清拆进度加快了。小河口镇空心房、危房清拆工作,呈现出加速度态势,各村(社区)的推进一天比一天加快。至5月30日,该镇应拆的379栋空心房和危房完成清拆243栋,清拆率达到65%,预计6月 底前能完成90%的清拆任务。该镇的中洲村、小河口村、杨苗洲村已经全面完成清拆任务,其中,中洲村和小河口村分别完成清拆任务的106.45%和102.50%(超过的部分均为C级危房),清拆后的地基均及时清理干净。该镇范围内没有因清拆发生一起较大矛盾,没有出现任何安全隐患。 二是干部的工作基础筑实了。该镇在空心房、危房清拆过程中,通过积极探索形成的有益经验,不仅有力地推进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同时也为其他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经验参照,筑实了干部的工作基础。中洲村党总支书记颜瑞廷表示,此次以人性化和灵活性为本、以满足村民基本诉求为前提的清拆行动,消除了在此类复杂工作中容易与村民结怨的隐患,拉近了干部与群众之间的距离,对以后各项工作的开展将会起到很大的借鉴作用。 三是政府的社会信任增强了。在清拆过程中,镇、村两级给予广大被拆户“保姆式”的全方位服务,干部的服务意识更加突出,获得了村民群众的信任。小河口村党总支书记姜自喜说:“在清拆中,村民们需要拆下来的红砖、檩条,村组干部都会主动服务,事先安排好,将这些材料堆码整齐,方便村民运走,这对村民的触动很大。”小河口镇党委委员、副镇长王宏权表示,我们给村民送上的“保姆式”服务,既实现了清拆工作的有序进展,又获得了村民满意,群众对政府的信任度进一步增强了,这种信任度对农村基层建设将会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 三、几点启示 小河口镇近阶段清拆空心房、危房的工作成绩,主要体现在政策把握好、清拆方法活、清拆速度快、社会效果优等方面,形成的工作经验对全市空心房、危房清拆和乡村振兴工作开展都能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 一是优化服务方式是做好农村工作的必要手段。在拆危治乱中,石首市各级始终把群众利益摆在首位,将省委“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与乡镇基层工作特别是基层复杂工作紧密结合,把服务群众和群众是否满意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广大群众为主体,充分做足思想引导、宣传动员、政策解读等工作,不搞一刀切,不搞盲目强拆,通过解决群众身边的难事,赢得群众理解、信任、支持和广泛参与。小河口镇多个村在清拆过程中实施的“保姆式”服务,将行政者的服务要素更清晰更有特色地展示出来,突出服务者的位置,成为做好农村工作特别是空心房、危房清拆这类复杂工作的重要手段。 二是优化工作格局是推进重点工作的必要前提。在清拆空心房、危房过程中,石首市乡镇干部特别是村组干部没有迟疑观望,而是积极主动,迎难而上,既抓“拆”的工作,又做“治”的文章,在各自岗位上尽职尽责,各显其能,既有力地锻炼了基层干部,培育了他们攻坚克难、担当作为的能力,也打开了他们的工作格局。特别是小河口镇通过细化方案,谋事在先,在清拆中着力打开干部眼界,不仅仅局限于清拆,而是以清拆为基础,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提升作为实现全镇整体工作扩面提质增效的突破口。 三是优化乡村治理是实现农村发展的必要途径。随着乡村振兴实践的深入推进,农村基层组织治理能力需要大力增强,基层各种现实矛盾的有效解决需要“力”与“智”的结合,需要行动与思维的交融,特别是各种资源相继下乡,其整合利用对乡镇和村级干部形成很大的“智”与“力”的考验。空心房、危房清拆这种政策把握和实际操作均相对较难的农村一线工作,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乡村治理的能力与水平,小河口镇在“两房”清拆工作中的作为与担当,于这个方面无疑是一种有益的实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