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5版:三农天地

“乌云接日”何以不下雨?

    乌云接日。

    □通讯员叶佩杨青青李子豪

    今年7月8日以来,日落前后,人们有时会在西方天空地平线上见到较黑的云体,常会联想到“乌云接日,不落今日落明日”的天气谚语,可总没见次日下雨。这是怎么回事?

    原来,在每年7月中旬初期,长江中下游一带已转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北抬西伸控制,这一强大的“反气旋”,气流按顺时针方向辐散下沉,这样即使天空有云也会消散,便进入了盛夏晴热干旱天气。但随着“副高”北抬西伸,高压外围辐散的暖湿气流,在西到西北方一些地区与那里的冷空气交锋,会形成强对流云层(积雨云),在那里产生较强降水。人们在日落时看到的上述云层,就是积雨云的上部,正是由于这种云层垂直厚度可达数千米,顶部离地面高度可达6千米甚至更高,我们才能看到它,可底部却很遥远,能见到它的地区却在副高稳定控制下,只会给那里提供暖湿气流,若指望它移来下雨,只能是望云兴叹!

    由于此间常处于农历6月,故有很多人不知道的另一条天气谚语:“六月乌云接,黄土晒成铁”。

    正由于在盛夏期间副热带高压在我国长江中下游一带进入鼎盛期,农业生产上要注意预防伏旱,尤其是持续35℃以上的高温热害。这样,通常在梅雨结束之前要注意在排涝的同时蓄水保水,不仅为以后提供抗旱水源,亦有利于为正在抽穗扬花、灌浆的中稻灌水降温,以提高结实率、增加千粒重。

3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