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上接第1版) “两会”协同撬动基层治理积极性 “春节期间,我们收到业委会发放的福利,一户一桶菜籽油!”业主李万发高兴地说,这在以前想都没有想过。 2018年之前的沙市花园小区,物业公司管理混乱,业主委员会不作为,监管存在盲区,居民与业委会、物业公司矛盾重重。 小社区,大社会。小区治理,事关群众切身利益。为改变这种状况,在朝阳街道党工委指导下,东苑社区党委协助小区对业委会进行重新改选,探索成立小区业主监督委员会,吸纳一批来自各行各业的优秀居民代表进入业委会、监委会,监督物业公司运行。 新队伍、新面貌,沙市花园小区迈出和谐发展新步伐—— 议事规则、财务管理制度上墙,事务处理方法公开透明; 两月一次民情民意收集会,促使物业“动”起来; 每季度的物业公司、业委会、监委会三方会议,小区监委会审核物业费收支情况、业委会经费使用情况和其他事项,公开接受居民咨询与监督; 每年末召开小区业主大会,总结通报业委会、监委会全年工作完成情况,听取居民代表意见; …… 完善的制度、扎实高效的作风,让沙市花园瞬间“脱胎换骨”。困扰小区居民许久的安保、卫生、绿化、维修、亮化等问题,在业委会、监委会“两会”协同治理社区新模式启动后,一一得到解决。 今年1月下旬,春节将至,监委会对上年度公共收益初步核账后发现,小区停车费、电梯广告等公共收益除各项开支外,还有盈余,于是决定给小区业主发放米、油等福利。“小区公共收益归全体业主所有,我们这是‘取之于大家,用之于大家’。”发放现场,韩立生笑着说。 “居民诉求有人问、难题有人解、困难有人帮,居民‘自己人管自己事’,真好!”居民余克慧说。 沙市区以优化小区自治结构为突破口,充分撬动居民参与小区管理的积极性,有效推动小区管理由“乱”向“治”、处置速度由“慢”向“快”,实现小区治理的效率变革,得到沙市花园居民频频点赞。 五方联动共筑基层治理新格局 “怀孕期间,我对声音特别敏感,谢谢社区、民警、业委会这段时间不厌其烦地帮忙调解,让舞蹈队跳舞位置往西边移,音响音量也调小了些。”在小区“警民话坊”,居民段女士感激地说。 群众事,无小事。为切实解决社区居民身边的“扯皮事”“闹心事”,东苑社区党委进一步探索,将网格员、下沉干部、党员居民志愿者、物业公司、民辅警“五方力量”联动参与社区治理。 社区治理有力度,居民生活有温度。2018年,社区多方争取资金,启动1100平方米的闲置地下室改建工程。2020年10月,这个曾经臭气熏天的“垃圾间”,在社区、物业、业委会的努力下焕然一新,各类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在此接连开展,社区、物业、业委会三方联系愈加紧密,成为小区凝聚人心、服务群众的主阵地。 不仅如此,社区积极探索“警地共解”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法,充分吸纳退休民警、律师等参与联调联控,搭建社区民警、人大代表、律师、司法力量等交流平台:社区“警民话坊”,让小矛盾、小纠纷现场解决不出小区;万勇代表工作室,坚持每周二上午固定接待选民,协调解决选民反馈的问题。共接待选民137人次,电话和微信1500多条…… “我们推动警社互动共解,让社区民警兼任社区党委委员,充分参与社区中心工作,共同推动风险隐患排查整治,提高矛盾纠纷调处成功率。”蒋海星介绍,截至目前,已成功调解情感纠纷、噪音扰民、追缴残疾人补贴等10多起矛盾纠纷,办结率满意率均达100%。 “五治融合”,五方共联。东苑社区撬动各方资源全面融入小区、沉入楼栋,用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变“独角戏”为“交响乐”,实现小区治理的动力变革。 在沙市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示范区创建暨“小数点工作法”现场推进会上,东苑社区“125”小区治理模式作为经验进行交流。沙市区将动员全区上下创新运用“小数点工作法”,启动实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省级示范区建设,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沙市”,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