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1版:01

把“村强民富”写在希望的田野上
——监利市探索“一社联百村”发展模式推动乡村振兴纪实

    □记者吴杰裴蜀华通讯员王康特约记者宋从峰

    8月,傍晚。

    晚风拂过稻海,卷起千重浪;斜阳洒在稻田里,染上一片金色——这是监利市尺八镇毛沙塘村村民用智慧和汗水擘画的壮美丰收图。

    置身稻海,听着蝉鸣和蛙声,村党支部书记张观清喜上眉梢。

    这个即将到来的丰收季,对毛沙塘村和村民来说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今年初,他们一改往年的“单打独斗”,合力推动村集体、村民与监利市尚禾农业合作社“捆绑”发展,共同探索“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的新路。

    毛沙塘村不是第一个与尚禾农业“牵手”的村庄。眼前这接天连日的稻田,落在12公里外的尚禾农业合作社的发展地图上,变成了一面小红旗。像这样的小红旗,这个地图上一共有135面。

    从2017年到2022年、从1个到135个,“一社联百村”发展模式不断迭代升级、扩大辐射范围,但其内核和方向始终未变:紧紧依靠县乡村三级党组织,始终把合作社、村集体、村民的利益紧紧拧在一起,共建共担、共享共富,真正实现企业做大、村集体增收、群众致富“三方共赢”。

    共富的“种子”生根发芽

    ——“输血”变“造血”,贫困户有了存款

    2017年冬,寒风凛冽,监利市尚禾农业合作社理事长欧阳斌和扶贫干部还没走到贫困户张其凤家门口,便听到一阵阵抽泣声。敲开门一看,眼前的景象让欧阳斌惊呆了——

    破烂的平房里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张其凤的孙子看到邻居家都在打糍粑,吵着要吃这吃那,家里已穷得揭不开锅。

    张其凤是尺八镇周祠村村民,因家庭连遭变故,债台高筑,生活极其困难。

    “太穷了。”欧阳斌当场从包里掏出2000元塞给张其凤,让她先买点年货过个好年。

    “这次给2000块钱,可过了年、花完钱,她家以后的日子又该怎么办?”回家后,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欧阳斌心中。

    2017年,正值决战脱贫攻坚千日冲刺的新起点。我们党庄严承诺: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在尺八镇,贫困户共有1936户。决战脱贫攻坚,合作社能做点什么?张其凤家里的贫穷景象在欧阳斌脑海里挥之难去。

    “‘输血’永远只是一时之举,‘造血’才是长久之计!”欧阳斌思来想去,找到了答案。

    根据尺八镇所有原建档立卡贫困户实际情况,尚禾农业合作社端出整村推进、连村发展的“3371”方案:投资300万元,确保每户贫困户年收入达到3万元,通过种植、养殖、就业、金融、技能、教育、公益7种方式,重点帮扶100户贫困户按期脱贫。

    “3371”模式的推行,令张其凤们的生活悄悄发生改变。

    在产业帮扶上,合作社投资3.8万元帮张其凤建猪舍,养猪12头;在种植帮扶上,张其凤家10余亩稻田转给合作社,全程打包免费服务;在就业帮扶上,安排其儿子到合作社当插秧机手,插秧600多亩收入2万多元。(下转第4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