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1版:01

在共同缔造中深化实践活动

    □特约评论员周栎

    “企业秘书”帮助企业生产步入正轨,“敲门行动”破解社区“老大难”问题……随着全市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持续深化,一个个“急难愁盼”得以有效解决。党员干部与群众通过共建共治共享,找到了纾困解难的新路径,积累了实践活动的新经验,共同缔造出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

    从共建出发,找到最优解。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没有人民支持和参与,任何改革都不可能取得成功。”共建是实践活动的基础,要以共建为出发点,把群众房前屋后、企业生产一线的小事当作肩上的重责和心头的大事。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既不能把实践活动变成党员干部“单打独斗”,也不能不分青红皂白“统一包办”。要学会与群众一起商量、一同吃苦、一块解难,共同朝着目标努力奋斗,变“政府排单”为“群众点单”,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汲取群众智慧,找到最快、最优、最好的解题方法。

    以精准破题,解决真需求。开展实践活动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也在精准。要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基础上,多将心比心、换位思考,摸清摸准群众的真正需求。如果总是把实践活动看作完成任务,对群众需求置之不理、爱答不理,又或是“挑肥拣瘦”、避重就轻,图个简单安逸了事,换来的只会是群众对党员干部、企业对发展环境的无尽失望。要善于抓住重点,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企业最棘手的问题,将实事办实、好事办好,重点围绕“百日攻坚”行动、企业“十问十帮”等六项重点活动,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确保人人参与、个个尽力、成效共享。

    将短板补齐,健全新机制。共同缔造的目的是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共建共治共享的城乡社会治理体系,这和实践活动一脉相承。要以党建为引领,充分调动下沉党员、社区、社会组织等各方力量,形成多方联动、合力推进的生动局面。要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实践活动中总结好的经验做法,补齐基层治理存在的短板不足,搭建常态化共建平台,完善共管共治办法,健全共评共享机制。充分挖掘宣传活动中涌现出的鲜活典型,以小切口展现大变化,用小故事弘扬大主题,成果,营造全民关心、支持和参与的良好氛围。

3 上一篇  下一篇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