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华新全 毫不谦虚地说,我是一个奇葩而又资深的吃货。 由于工作的关系,我长年累月东奔西走、南来北往,走遍了祖国山河80%的地方。我走一路,吃一路,我国的八大菜系我几乎吃了个遍。当然,吃得最多的,还是川菜和湘菜。 我享用过的价值不菲的食物还真不少:1000多元一小碗的鱼翅汤,我喝过;昂贵的澳大利亚龙虾,我吃过…… 但是,最让我震撼的,还是石首鮰鱼全席宴! 2022年3月13日上午,阳光灿烂。在风光旑丽的石首笔架湾,好客的湖北江外江生态渔业有限公司生产供应部总经理申向荣、经理段昌学,还有我的好友、原石首天鹅洲湿地麋鹿自然保护区主任戴居华,邀请我和《粉红石首》的其他编创人员,见证了石首鮰鱼全席宴的奇迹。 上午11时许,期待已久的石首鮰鱼全席宴开始上菜了。每上一道菜,“石首一摄”倪隆广都要用高档相机“咔咔咔”,而我们这些出席者也都拿出自己的手机“咔咔咔”,都想留住精彩的瞬间。 第一道菜,就是“笔架鱼肚”。至少吃过上百次笔架鱼肚的我,从来没有见过做工如此精细的笔架鱼肚:银光闪闪,晶莹剔透,散发出一股诱人的清香。由于厨师在烹制时加了几粒枸杞和几点葱花点缀了一下,在一片银色的鱼肚中泛起几点深红,几点深红中又闪烁着几点翠绿,真是彩中出彩。 一阵“咔咔咔”。 少顷,第二道菜上来了,菜名“粉红石首”,就是一道鮰鱼肉体粉红色的“本色菜”。据厨师介绍,这道菜必须鲜活鮰鱼尾部放血、剖腹去杂、横切鱼块洗出粉红本色,然后锅煎鱼块十分熟,佐以食盐姜沫蒜蓉即成“粉红石首”,佐以糖醋汁即成“糖醋鮰鱼”,佐以开水即成“雪白河豚”。这么说来,“粉红石首”就是一道厨艺基本功的“功夫菜”。 又是一阵“咔咔咔”。 紧接着,第三道菜又上来了,肴名叫“雪白河豚”。我定睛一看,不就是一份“水煮鮰鱼”吗?怎么就叫“雪白河豚”?厨师介绍说,由于呈乳白色的鱼汤鲜美赛河豚,故名,真的是让人浮想联翩。 再起一阵“咔咔咔”。 一道道精美的菜肴就这样鱼贯而上,瞬间成为一道道亮丽的风景,让整个宴会厅蓬荜生辉。整整两个小时,16道菜全部上齐了,一桌精美的石首鮰鱼全席宴呈现在我们眼前,让我们这些早已垂涎三尺的贵宾有些急不可耐了,于是我们立马入席。 传说中的满汉全席有108道菜,据说食材基本上是不重复的,这个虽然难,但在一个泱泱大国里也还是能做到。但是,我眼前吃到的石首鮰鱼全席宴,16道菜全部是用鮰鱼做的,这个就难上加难了! 不管出席什么规格的宴席,我吃菜从来都是信马由缰、蜻蜓点水,或者是挑肥拣瘦、心不在焉,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认真。16道菜,每一道菜我都认真品尝,一箸一箸再一箸,生怕遗漏了哪份美味! 整个石首鮰鱼全席宴,前后持续了三个多小时。 吃着吃着,这个石首鮰鱼全席宴,让我吃出了厚重深邃的历史味道。 记得我刚刚出道当记者的时候,有位采访对象给我讲述了这样的故事:我们石首城区山峰连绵起伏,其中有一山叫“笔架山”。万里长江在这里九曲十八弯,江湾最多,尤以笔架湾最为出名。这些湾里栖息着白鳍豚、江豚、中华鲟和石首鮰鱼等珍贵鱼种。由于九曲回肠的石首江段水质条件好、天然饵料多,再加上水温差别大,石首鮰鱼半年生长、半年瘦身,品质极为优良。这种学名叫长吻鮠的石首鮰鱼,其鱼肚又肥又厚、起伏错落,酷似石首的笔架山,而其他地方虽有鮰鱼,但它们的鱼肚却没有笔架的形状。 这,就是神奇中的神奇! 近几十年来,石首鮰鱼特别是笔架鱼肚,更是声名远播: 中央电视台《中国影像方志》、《地理·中国》、《远方的家》等栏目,在石首实地采访,播出时都用长篇幅的影像资料介绍石首鮰鱼和笔架鱼肚; 制作精美的笔架鱼肚,曾获亚太地区农业博览会银奖、“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2021年3月,石首市获得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授予的“中国长吻鮠之乡”的荣誉称号; 一个石首鮰鱼,如果追溯到苏东坡《戏作鮰鱼一绝》的时间节点,则有近千年的历史;一个作为石首鮰鱼派生产品的“笔架鱼肚”,从明太祖朱元璋钦定为贡品,到2021年获得湖北省金奖,也走过了六百多年的峥嵘岁月:从神话到贡品,从礼品到菜肴,历朝历代,举世无双! 这样的历史,是何等的厚重和深邃! 吃着吃着,这个石首鮰鱼全席宴,让我吃出了繁荣昌盛的产业味道。 因一个产品,形成一条环环相扣的产业链,使一个地方的政治、经济兴旺发达、长治久安,从而富甲一方,这不是神话,是被无数先例印证了的真理! 从笔架鱼肚产业出发,石首市政府2010年批准在长江故道笔架湾建立“石首市长吻鮠天然放养区”。2013年被国标委批准为第八批“国家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区”。石首鮰鱼“人放天养”,史无前例。这,对于有志于山德水韵、五城同创的石首各级领导,真是高屋建瓴,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石首人并没有止步于此,而是想到了更加广阔的战场:石首是多湖之地,联合起来专养鮰鱼,会不会是一项大的产业?于是,他们大胆地进行了大湖天然放养的尝试。结果证明,大湖天然放养的石首鮰鱼,既保持了长江原鮰鱼体型修长等元素,又呈现出肉质细腻等特点。 至此,石首鮰鱼从长江游进了湖泊。 吃着吃着,这个石首鮰鱼全席宴,让我吃出了悠久灿烂的文化味道。 据《中国影像方志》记录:北宋仁宗年间,年轻的苏轼首次出川,乘船途经石首,在品尝这里的一道美食后,当即吟诗一首:戏作鮰鱼一绝 粉红石首仍无骨,雪白河豚不药人。寄语天公与河伯,何妨乞与水精鳞。 集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和画家于一身的苏轼,在石首留下了如此不朽的诗篇,何其珍贵!在这首诗里,苏东坡吟诵的就是石首鮰鱼!“粉红石首”,就是出自这首诗,一个新鲜的、充满传奇色彩和诗意满满的概念,我相信也是我们石首将来的一张独特的名片!为“粉红石首”点赞! 我们这个石首鮰鱼全席宴越吃越有趣,越吃越热闹。宴会刚刚结束,唐征祥先生的诗就出来了: 咏石首鮰鱼全席宴 粉红石首粉红衣,未闻一鱼馔全席。鄂南自古风物美,洞庭长江水夫妻。 的确,石首地处江汉平原和洞庭湖的结合部,说长江和洞庭湖是一对孕育石首鮰鱼的恩爱“水夫妻”,形象而又幽默。 ,人间难得几回尝。 这两句充满诗意的话,精准、细腻而又深远地表现了我在吃石首鮰鱼全席宴时的所见、所闻、所思和所感,真是让我感慨万千:往小了说,不虚此行;往大了说,不枉此生! 此时的我,不是神仙,胜似神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