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上接第1版) 从2020年开始,荆州市委政法委每年组织一次全市范围内的优化营商环境第三方测评,通过第三方测评找出法治化营商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并将测评问题反馈到各单位及时进行整改。 今年4月,荆州市委政法委牵头政法单位和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研究出台全市政法系统营创法治化营商环境“八项措施”,全面打响“追赃挽损”“超审限、执行难攻坚战”“企业破产清算”“涉企案件合规激励改革”“涉企案件经济影响评估制度推广”五大“攻坚战”。 感受到政法机关的努力作为,汇达公司对荆州的营商环境信心更足。如今,该公司谋划新增投资3.5亿元,并正在作上市准备。 规范执法让关系更“亲清” “通过这次巨额资金的失而复得,我看到了市‘双优化’(优化干部作风、优化发展环境)工作对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企业发展的决心,看到了公安机关对维护公平正义、竭力服务民营企业的高效举措……” 这是今年4月,企业负责人黄光清写给荆州市公安局荆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局的感谢信。 黄光清是荆州市嘉友商贸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今年1月6日,外地一家合作商向某与该公司签订购销协议。依照协议,嘉友商贸预付货款531万余元,但对方迟迟未依约发货。 荆州经开区公安分局接报案后,第一时间组织精干力量调查。经查,向某私刻公司印章、签订购销合同,骗取资金填补原公司的经营损失和挪用资金的亏空。 经多方协调,案件移交给外地公安机关办理,531万余元损失追回。 “我们始终认为,公正规范执法就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我们还坚持‘损失不追回,就是没破案’。”荆州经开区公安分局副政委叶俊说,该局严格执行扣好执法办案“第一粒扣子”,并把为市场主体挽损放在首位。 扣好执法办案“第一粒扣子”是荆州政法机关的共识。近年来,该市政法机关狠抓案件评查,共评查涉企案件387件,推动3件瑕疵案件整改到位。 荆州市司法行政机关还在江陵县开展涉企案件经济影响评估试点工作,对涉企行政执法案件的立案、调查、处罚等环节全面分析,科学评估,依法规范办理行政执法案件。 荆州市委政法委出台政法单位优化营商环境“十必须十严禁”,建立政法干警服务企业的“负面清单”和“责任清单”,进一步明确政法干警的履职义务和权力边界。 “我们努力做到‘到位不缺位、服务不添乱、无事不插手、有事不放手’,构建起‘亲清’和谐的政商关系。”荆州市委政法委副书记何良才说。 善意作为让市场更繁荣 因经营陷入困境,无法支付工程款,荆州松滋市松美滋美食城有限公司被申请强制执行。 荆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审查不同债权的性质、金额,确定不同债权的受偿顺位。 “经反复协商,我们最终明确,银行及税务机关的抵押权在土地价值范围内优先受偿,建筑物的价值由建设方优先受偿。”荆州中院法官助理罗焰说,执行款现已依法发放完毕。 办案过程中,美食城一直正常经营,未受影响。 近年来,荆州法院系统通过开展专项执行行动、完善指挥中心保障支撑功能等,实现善意执行全过程高效、线上线下全流程加速,执行质效全方位提升。 2021年,荆州法院执行案件执结率95.29%,排名湖北省第二。 荆州市司法行政机关不断强化法律服务,增强企业获得感。 荆州组织法律服务工作者进园区进企业开展大走访、大调研活动,有针对性地向企业提供法律服务。 荆州公证处挂牌成立“荆州市知识产权公证服务中心”,发挥职能优势,切实提升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 荆州市还持续推进企业法律服务共享工作,组建服务团队对合作企业提供一对一精准法律服务。 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说了算。今年上半年,荆州市规模以上企业达1374家,创下历史新高。 “一个地方发展环境的理想状态,就是让遵纪守法者感觉不到政府存在,让违法乱纪者感受到政府无处不在。”荆州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周向阳说,荆州市政法机关将继续坚持当好“后卫”守住“球门”,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法治环境,为荆州建设江汉平原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贡献更多政法力量。 (原载8月10日《法治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