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记者周军通讯员卢建新 7月以来,我市全域出现持续高温天气,给农业生产带来较大影响。对此,全市农业农村部门及时行动、积极应对,确保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 持续高温造成我市粮食作物减产 据市农技推广中心调查,持续高温干旱天气,对我市水稻、夏玉米、大豆等粮食作物以及畜牧、水产生产都造成不同程度影响。当前,处于抽穗扬花阶段的中稻已出现不同程度高温热害,将会导致结实率降低;部分夏播玉米、大豆因高温干旱影响正常授粉,出现秃尖缺粒、空秕粒增多或绝收现象。此外,夏季高温天气容易造成畜禽减食、中暑,水产养殖水质恶化、病害多发、生长变缓。 据调查,截至8月15日,我市入夏以来农作物因旱受灾面积已达93.25万亩,成灾面积20.59万亩,绝收面积1.06万亩。水产、畜牧业暂无明显受灾情况。 抗灾减灾切实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 灾情就是命令。从7月上旬我市出现高温干旱天气开始,全市农业农村系统就积极应对,指导做好高温热害防御工作。 高度重视,确保责任到位。市农业农村局主要领导挂帅,成立3个抗灾生产指导组,分片督导抗灾生产,因地制宜落实抗灾措施。 及时发布高温预警。自7月14日开始,我市先后发布《全市主要农作物高温热害防控技术指导意见》《关于防御农作物近期及8月高温热害的技术意见》《当前高温干旱期间水稻田间管理要点》《蔬菜高温季节施药技术要点》等技术指导意见。农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现场调查高温对农作物造成的影响,开展技术指导。同时,通过报纸、电视、广播、手机APP以及微信群、QQ群,并结合现场会、技术培训、阳光工程等,及时发布高温预警,提醒农民朋友切实做好防灾减灾工作。到目前,全市已经发布预警及技术指导100余期。 深入开展技术指导。全市种植、养殖、水产等方面的科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以规模合作社、养殖场等为抓手,根据不同作物、不同苗情、不同灾情开展科技抗灾指导,督促各项技术措施落地落实。同时,提前谋划做好种子、化肥、农药等救灾物资调剂调运工作,确保抗灾救灾需要。 截至8月15日,全市共成立抗灾工作组96个,出动技术人员932人(次),投入抗灾救灾10515人次,调度抗旱机械11625套,协调库塘调水10487.8万立方,开展病虫害防控面积达307.34万亩(次)。针对高温干旱天气可能持续的气象预警,市农业农村部门将进一步加强与气象、应急、水利等部门的沟通会商,科学合理调度水源,加强监测预警,科技抗灾减灾,全力争取秋粮丰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