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6版:江津笔会

爱上鼓浪屿

    □李未

    我第三次登上鼓浪屿,竟然有点“莫名其妙”的感觉:一切都似陌生,却又特别熟悉。

    鼓浪屿被称为“女王皇冠上的宝石”,位于厦门岛西南隅,与厦门市隔海相望,面积1.9平方公里。鼓浪屿古名“圆洲仔”,因西南海滨礁穴受浪冲击,声如擂鼓,明代改称“鼓浪”屿。岛上气候宜人,四季如春,无车马喧嚣,有鸟语花香,素有“海上花园”之誉。特别是由于历史原因,中外风格各异的建筑物在鼓浪屿汇集,有“万国建筑博览”之称。

    或许是职业使然,在近观远眺鼓浪屿壮观美景的同时,我对鼓浪屿历史建筑脉络清晰、风格迥异的“分期分类”有了进一步的感性认识,当然,这种认识既是基于对不同时期代表性建筑的专业认知,也是来自于对观赏建筑实体的普遍认同。

    既然爱上鼓浪屿的历史建筑,就有必要记住这些具有代表性的建筑历史,无论它是民族文化的传承,还是屈辱历史的见证。

    “四落八厝”是鸦片战争以前鼓浪屿的代表性建筑之一,它具有闽南三角区的原始民居形式。围着这片修旧如旧的建筑群,络绎不绝的游客无不驻足兴叹,马鞍式山墙的立面造型是中华建筑特色的重要元素,因此在鼓浪屿众多西洋建筑中“四落八厝”鹤立鸡群,韵味十足……

    “日本领事馆”是鸦片战争以后鼓浪屿成为中国近代公共租界而兴建的西式风格建筑之一。在那段特定的历史时期,包括建筑形式在内的东西方文化在鼓浪屿深度交融,“日本领事馆”建筑立面所采用的闽南特色清水红砖外墙就尤其醒目。可是,我发现在此参观的游客却寥寥无几,应该是睹物生情,不屑一顾吧,因为国人鄙视侵略者,痛恨殖民统治。

    “海天堂构”是1920年至1930年代,鼓浪屿中西方建筑风格相结合的典范。走进这片采用中国传统建筑对称格局,规模宏大的别墅区,眼前是一栋栋中式重檐斗拱、飞檐翘角与古希腊立柱、西洋窗纹相互交融的特色建筑,游客无不惊讶,表情凝重,心情复杂,“海天堂构”毕竟代表了那个时期鼓浪屿大兴土木,现存70%中外建筑拔地而起的历史遗存,反映了那个阶段鼓浪屿建筑风格“百花齐放”,建筑形式多有雷同的历史事实……

    我知道,建筑分时期,历史分时代,建筑可以同日观赏,历史却不可同日而语!

    我们全天的游走止于皓月园,遗憾的是,此时太阳西下,皓月园已经闭园,谢绝入内,我们只能在园外拉长相机镜头,遥望民族英雄郑成功的雕像侧影了。据说,皓月园景色迷人,园中明代建筑特色与海滨的沙鸥、树木、海景山色相辉映、构成了一幅天然的图画,覆鼎岩上临海顶天立地的郑成功雕像则是园中的主体建筑,它也是中国历史人物雕像中最大的一座。这座雕像屹立在鼓浪屿海滨的深远意义,远远大于它作为中国人物雕像之最的影响力。因为,这座雕像象征性地密切了闽台之间的地理相接、血缘相近、习俗相同、感情相融的传统关系,时时刻刻在向先人和世人、向历史和未来宣誓着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永久主权……这是鼓浪屿建筑的民族灵魂!

    而我之所以爱上鼓浪屿,不仅是因为岛上有1000余栋中西荟萃的历史建筑,也是因为岛上还有数不胜数的文化名人,更是因为民族英雄郑成功的光辉形象。鼓浪屿历史建筑所彰显的文化底蕴,文化名人所表现的家国情怀,民族英雄所昭示的民族精神,正是鼓浪屿不同凡响的“申遗核心要素”,“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因此而成功地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在我看来,这见证的不仅是鼓浪屿悠久的历史,而且是鼓浪屿美好的未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