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特约评论员朱朝阳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的生动体现。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纵深推进“共同缔造”,要把人民满意不满意作为一切工作的衡量标准,不仅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更要把握对象的广泛性、内容的针对性、方法的科学性,切实抓好问效于民,不断查漏补缺、改进工作、提升水平,向人民交出优异答卷。 要坚持问需于民。对民生堵点、难点、痛点,人民群众最有切身感受;环境美不美、生活好不好,人民群众最有发言权。推进“共同缔造”,要坚持“线上”“线下”联动,既要“键对键”,更要“面对面”,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全方位、多角度精准对接人民群众在美好环境和幸福生活方面的需求,并将需求融入“共同缔造”工作部署、推进落实的全过程和各方面,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要坚持问计于民。人民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人民群众的意见是最好的量尺。只有广开言路、开门问策,方能汇聚真知灼见、智慧力量。对于“共同缔造”相关决策部署,不妨把加强顶层设计和坚持问计于民统一起来,与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广察民情、广纳民意、广聚民智。在推进“共同缔造”过程中,可以把网络问计作为常态化手段,随时倾听人民建议、回应人民期待,架起党和政府密切联系群众的“连心桥”。 要坚持问效于民。金杯银杯不如人民群众的口碑,“问效于民”,是检验“共同缔造”成效的根本标准。“问需于民”和“问计于民”是属于“从群众中来”,而“问效于民”则充分体现了“到群众中去”。“共同缔造”成效如何,首先要看群众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特别是在与“美好环境和幸福生活”关系密切的教育、医疗、环保等民生领域,更要切实掌握群众需求层次的多样性,并结合群众反馈效果,在“共同缔造”的具体推进过程中适时调整工作举措,确保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