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报讯(记者赵叶秋通讯员唐熊焰)“来,我帮你戴上试试,这样以后夜间养殖小龙虾就不用担心摔跤了!”8月29日,荆州市优秀共产党员、已故驻村扶贫干部王翔的父亲王必山,在儿子过世4个多月后,代子再访皇陵村,并为王翔生前的扶贫对象翁池军送来崭新的夜间照明头灯。 当日,王必山在市公路中心党委书记、主任罗学军,纪委书记梅雄等人的陪同下,再次来到王翔生前战斗、工作过的皇陵村看望乡亲们,向王翔曾经的帮扶对象、生病期间最挂念的熊红英、翁池军母子送上慰问物资。 “我们母子俩一直挂念着王翔。而今,您这么大年纪了,还提着米、油这么多东西,大老远跑来看我们……”熊红英紧紧握着王必山的手,一边说,一边掉眼泪。 在皇陵村村委会的会议室里,罗学军把登载王翔事迹的《荆州日报》递到王必山手中,激动地告诉他,王翔被荆州市委追授为优秀共产党员,并号召全市党员干部向他学习。梅雄深情地告诉王必山,王翔曾亲口说过,驻村的两年是他人生中感觉最开心、最充实、最有成就感的两年。他的快乐来自于与村“两委”班子和村民的和谐相处、同吃同住。他的充实来自于那几年异常繁重的脱贫攻坚任务,王翔付出了大量的努力,好多个夜晚都在加班、走访、开会、整理资料,工作强度非常大。也正因为如此,延误了他病情的治疗。村党支部书记许克鹏和其他村“两委”成员也纷纷表达了对王翔的追思之情,并表示将积极筹划在皇陵村建设一间王翔事迹陈列室。 (下转第2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