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肖云林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指出,支持荆州建设江汉平原高质量发展示范区。6月22日中共荆州市委常委(扩大)会议要求在全省发展大局中知方位、明路径、找抓手,为湖北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作出荆州贡献、展现荆州担当。要全面系统梳理比较优势,找准工作切入点、结合点、发力点,精准具体做好转化文章,争当“全科”示范。江汉平原高质量发展全科示范,高职教育做示范不可缺席、缺失、缺位。 荆州做江汉平原高职教育示范具备基础。全省62所高职院校中8所位于江汉平原,其中6所为双高计划立项建设单位,且4所位于荆州,包括荆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校B档,含数字化纺织服装、汽车关键零部件智能制造与技术服务专业群),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专业群A档,中医药专业群)、荆州理工职业学院(专业群B档、智能光电技术应用专业群)、长江艺术工程职业学院(专业群C档、荆楚非遗文化传承与创新专业群)。荆州高职院校数量达到江汉平原高职院校的50%;荆州高职院校立项的最高档次达到学校B档,成为江汉平原高职院校的最高档次;荆州高职院校立项的专业群包括数字化纺织服装、中医药、智能光电、非遗传承等,在江汉平原高职院校中特色鲜明,甚至是独一无二,部分已经在全国形成初步的影响力。综合评价,荆州高职教育具备做江汉平原高职教育示范的基础与实力。 荆州高职教育履行高校五大使命的突破口。高职教育的高等性,使得高职教育属于高等教育,具备高等教育的基本属性。2017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强调,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使命。在荆州建设江汉平原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的过程中,如何贡献高职教育力量?在荆高职院校可以探索,在人才培养上对标湖北省51020现代产业集群、荆州市461现代产业体系所需,特别是凸显四所高职院校特色的专业群,产业能级相对较大的智能制造、化工医药、文化旅游等专业;在科学研究上接地气,对标湖北省确立的打造全国科技创新高地、制造强国高地、全国数字经济发展高地,建设全国现代农业基地、现代服务业基地战略,以微切口,小题大做,形成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有用的研究成果;在社会服务上,对标宜荆荆都市圈建设、对标宜荆荆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对标长江综合立体交通枢纽建设辐射带动“宜荆荆恩”城市群发展、对标招商引资、对标乡村振兴、对标共同缔造,助推荆州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统筹发展与安全,推进荆州建设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在文化传承创新上,优先聚焦荆州荆楚文化传承发展中心建设,优先支持活态传承手工技艺,让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在国际交流合作上,通过承接、参与有一定影响力的国际论坛、国际赛事,线上线下培养洋弟子,走出国门建设鲁班工坊等,服务国家战略。 荆州高职教育履行职教三项职责的切入点。高职教育同时属于职业教育,具备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2014年6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就加快发展职业教育作出重要指示: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2022年5月1日,职业教育的三项重要职责写入修订后的《职业教育法》。在荆州建设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的过程中,如何在荆高职院校履行“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三项职责,可以因校制宜、一企一策。对标荆州市五区五中心建设战略,回应八个县市区、三个功能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回应荆州各产业园区的需要,做实大思政课,及时调整专业设置、推进数字化改造,在企业建设工作室,校企协同技术攻关,学校对企业技术转让,学校为企业提供终身学习机会、培养荆州小匠等方式,提高荆才荆用比例,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高对荆州建设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的实质贡献度。 (作者系荆州理工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