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记者 伍丹 荆州是中国革命三大苏区之一的湘鄂西苏区所在地,是贺龙、周逸群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浴血奋战过的红色热土,红色历史光辉夺目、红色故事感人至深、红色精神历久弥新。 讲好红色故事,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红色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弘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做实做足“红色荆州”文章,唱响红色品牌,深化红色历史研究、红色题材作品创作,推动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努力打造红色旅游的荆州样板。 加强保护利用 推动红色文物“活”起来 去年4月1日,我市第二部历史文化保护方面的地方性法规——《荆州市湘鄂西苏区革命遗存保护条例》正式施行。该条例明确,“革命遗存保护应当遵循科学规划、属地管理、有效保护、合理利用的原则,保持革命遗存本体安全、历史真实和风貌完整”。“充分利用革命遗存资源,打造红色旅游品牌,开发、推广红色文化旅游线路、产品和服务”。 思深方益远,谋定而后动。为了进一步让红色资源“活”起来,我市坚持高位推进,顶层设计,科学谋划,建立了由文物保护、史志研究、自然资源与规划、城市管理、教育、司法等组成的联席会议制度,并成立了革命遗存保护利用专家委员会,对革命遗存的认定、保护、管理提供专业指导。同时,将湘鄂西苏区革命遗存保护纳入全市文化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并通过积极争取,使“保护利用好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旧址”成功写入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融入区域发展,加入湘鄂渝黔红色旅游协作联盟,共筑“红色旅游圈”。 市文旅局制定《荆州市湘鄂西苏区革命遗存保护条例实施方案》,就“保护传承红色基因”再部署、再落实—— 开展抢救维修。去年以来,向上争取中省文物保护专项资金8000余万元,实施革命文物本体保护修缮、安防消防、展示利用等革命遗存保护利用项目22个; 安全检查常态化。全面推行革命遗存安全保护“一处一策”工作机制,市县两级文旅、公安、消防等部门联合开展革命遗存安全检查650余次,下达整改通知25份,建立健全严防、严管、严治的长效机制; 强化宣传教育。推动红色文物上荧屏、登舞台,进网络、入课堂,做到有物可看、有事可说、有史可讲,让红色文物“活”起来。 夯实发展基础 推动红色文旅“热”起来 红色资源是红色基因的传承宝库,是红色精神的生动记录,是红色教育的鲜活教材。荆州是一片红色沃土,187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66处红色旅游资源遍布荆州广袤大地。 如何让大家更好地理解革命先辈的理想信念故事,是最好的桥梁。 去年6月,根据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真实故事改编的大型原创红色题材现代汉剧《红军树下》在凯乐剧院首演,近600名观众在100分钟的演出中,被剧中主人公大义凛然、舍生忘死的壮举所震撼,为战争年代人民忘“小我”成“大我”的家国情怀而泪目。随后,该剧陆续在县市区和社区开展多场巡演活动。 (下转第2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