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5版:专版

第005版:专版

实践出真知 劳动育英才
——荆州市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十年磨剑的奋斗历程扫描

    发展中的实践基地

    团结奋进的管理团队

    参加实践活动的学生

    □通讯员 危勇 张生祥 记者 杨昌洪 蔡静文

    荆州市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是2011年经国家教育部、财政部审批通过的国家级示范项目,于2009年立项,2011年5月正式运营。坐落在举世闻名的荆江分洪区,素有人杰地灵、崇文重教、百湖之县、鱼米之乡美誉的三袁故里公安县城郊。基地占地150亩,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总投资近亿元。整体规划有青少年综合实践区、CS雷战区、素质拓展区、劳动实践区,篝火区、人文科技馆、血防健康教育馆、防震减灾教育馆等8大营区、12大主题教育馆,能够同时承载1000人进行活动和食宿。该基地是湖北省第一个公办综合实践基地,省级研学旅行营地,全国首批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国家防震减灾教育基地,中华医学健康教育基地,也是全国综合实践基地联盟十二个核心成员之一。

    该基地始终坚守延伸学校教育、衔接社会教育、实践素质教育的初心,坚持建设“三个实践活动平台”,规划综合实践、研学旅行、文明实践、劳动教育等校外实践教育诸多功能,走在实处,引向深处,落到优处。

    坚持“五位一体”,强力挖掘整合文化育人资源

    挖掘利用基地资源。基地坚持集聚社会力量办大基地,先后整合部门项目资金近千万元建成了血防教育馆、人防教育馆、防震减灾教育馆、法治教育馆、禁毒教育馆、科技体验馆、县情教育馆、创客馆等10多个专业高端的主题教育馆。精细划分实践区、拓展区、劳动区、生活区、休闲区等,呈现立体化办学格局。科学设计研发出电子灯笼制作、3D眼镜、水火箭、航模等科普活动类;真人CS对抗、激光打靶、军障器械等素质拓展类;生命教育、生存体验、生活自理、生产劳动的“四生教育”类;创意搭建、绳结、软陶、剪纸、DNA艺术链等手工制作类等60多个实践活动项目。学生能够充分进行社交、军事、科技、就医、劳动锻炼等体验,满足和适应学生多元化、立体化的发展需求。

    挖掘利用村居资源。基地充分利用实践基地与虎渡河畔、北湖玉湖水产养殖研究所、国家级灭螺标准示范渠、潺陵古城遗址、国家粮库、国家水果种植科技示范园等毗邻的优势,深入挖掘实践基地周边湖、河、渠、田、林、滩、村等自然资源,构建起以水产养殖、果蔬种植和地方传统文化为特征的特色课程20余项。通过开展荆楚文化研究、科技体验、畔湖观河穿林间等活动,让学生亲临自然、亲近阳光、亲历社会。

    挖掘利用学校资源。基地找准实践教育与学校课程的衔接点,发挥实践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用社会实践这条线把学校的资源对接起来,通过送活动进学校、特长教师培训等形式,拓宽学校实践教育内容。学校立足于学生发展要求,依托学校特色,以生活中常见的纸、布、木、石等为素材,在学校开辟学农、园艺实验田,设置创意制作、军事劳技等特色课程。

    挖掘利用县域资源。公安县教育局作为社会实践教育的主推手,不断丰富社会实践教育的内容、途径和形式。一是鼓励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厂矿企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中职实训基地、图书馆、科研院所、公益性科普场馆、展览馆等向广大中小学生开放,将部门的教育职责纳入实践基地的课程体系,达到1+1>2的效果。二是启动全域研学项目,体验式劳动实践项目,合力打造劳动小镇、研学小镇。基地与毗邻的国家粮库,附近的工厂、农场、生态园等单位开展合作,形成了2公里核心资源区,5公里拓展资源区,30公里联络资源区。

    挖掘利用荆州市资源。基地充分利用荆州古城历史文化优势,通过对接荆州博物馆、荆州园博园研学实践活动等,充分发挥实践基地资源的最大化,进一步扩大中小学社会实践教育的资源供给。基地梳理武汉、长沙等周边红色教育景点,如毛主席旧居纪念馆、中山舰旅游区、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博物馆等红色资源,组织学生参观纪念馆、展览馆、博物馆、烈士纪念设施,让红色资源变成红色教育的活教材。

    坚持“五个融合”,奋力联结拓展系统化育人渠道

    与劳动生产相融合。基地积极打造学农实践区,开辟劳动教育小镇,建立劳动教育校外农场,带领学生走向农村,走进农田,以“农民”的角色和身份参加农村劳动,以第一人称视角体验农村生活,形成“劳动感知——劳动实践与研究——劳动创造与审美——劳动奉献”的劳动价值链,在行走的课堂上完成劳动课程的学习,获得更加全面的发展与成长。

    与研学实践相融合。基地创造性地推出了综合实践活动“4+1”的组织形式,积极与荆旅投等旅游资源单位合作,有机整合荆州及周边的红色教育资源、人文旅游资源、自然旅游资源、现代产业和科技资源等重点资源,形成了不同主题的研学旅行线路,组织公安县万名青少年探秘大国重器,触摸航天梦想;领略盛世中华锦绣河山,沐浴幸福生活;感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更是红色江山”。

    与文明实践相融合。一是以乡村学校少年宫为抓手,组织“擦亮家乡名片”“践雷锋行动”“行走的青春”等实践育人活动,学生走进田间地头,变身“卫生监督员”“劳动小能手”“交通劝导员”……二是启动“东湖留守儿童之家”志愿者服务,将教育扶贫融入青少年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让星星点点志愿红点亮乡村文明美。三是落实教育部、省市县有关“少年传承中华美德”“圆梦蒲公英”等系列活动要求,引导学生永远跟党走、厚植爱党、爱国、爱家乡的理想情怀,对公安县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起到了极好的促进作用。

    与素质拓展相融合。素质拓展课程以实践和挑战相结合,细化为攀岩、Cs镭战、胜利墙、拓展鼓、大脚板、风火轮、南水北调、月球行走、挑战N0.1、团队鼓乐、电网逃生、信任浮桥、地面拓展、军事训练、内务整理等体验式、竞技式项目,设立充沛体能训练、成功心理训练、挑战自我训练、团队合作训练,学生的心理受到挑战,思想得到启发,在特定的环境中去思考、发现、醒悟,对个人、团队重新认识,重新定位。

    与主题教育相融合。基地以公安县中小学生为主体,一是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邀请公安县宣讲团急救中心工会主席、“蓝丝带志愿者协会”会长甘辉芳给学生讲述自己公益路上的艰辛付出和收获;共和国第一支地空导弹部队“英雄营”老战士陈厚元带领学生一起重温“英雄营”惊心动魄的战斗历程,教育引导青少年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在全县中小学组织开展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各种主题教育活动,“你好,新时代”手抄报比赛活动,“童心向党”展示展演活动。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在全县中小学落地开花。

    二是让学生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打造好书法学校、书香校园、阅读示范基地、楹联基地、说鼓子基地。书法名家进校园、国画名师带徒弟、我为社区写对联,“书三袁家规 品端午粽香”,民俗童谣征集、少年传承中华美德系列活动的组织开展,说鼓子、道情等一些传统的文化艺术项目进课堂,搭建起了学生、教师、书画家、非遗传承人等志愿参与的平台。

    三是实践体验教育。有计划开展艺术节、科技节、风筝节、体育节、读书节等活动、实施参与“文明交通行动”、开展文明餐桌活动、“保护母亲河行动”“小魔方,大智慧”速拧比赛,“红领巾跳蚤市场”等。

    坚持“五育并举”,着力激活彰显特色文化育人功效

    注重立德树人。把传统美德教育有机渗透到综合实践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是综合实践基地的责任和使命。基地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尝试。

    一是课程建设渗透传统美德教育。基地与荆州博物馆合作,把“荆州瑰宝趣味讲堂”引入基地,纳入课程体系。以“楚玉”为题,以“君子比德如玉”为线,引导学生从“仁、义、智、勇、洁”五个方面探讨做人的要领。军事训练等一系列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国防意识、国家意识和家国情怀,通过模拟生活中的各种场景和角色扮演,让学生学会在人际交际中的行走之礼、见面之礼、入座之礼、饮食之礼和拜贺庆吊之礼,使学生成为一个言行举止有礼貌有修养的人。

    二是场馆建设突出传统美德教育。“公安革命历史概览”,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向学生展示公安县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史。“公安县情馆”,重点展示了公安本土名人及其事迹。车胤“囊萤照读”的典故作为中国古代士子刻苦攻读的象征在中华大地广为流传;明末公安袁氏家族立有“三袁家规”。“农耕文化馆”,展示的是具有荆楚传统农业特色的农具,其意义不仅在于让学生认识这些农具,更在于通过这些古老的农具,让学生了解我们的先辈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那种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了解楚人“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艰辛,从而受到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传统美德教育。

    三是环境建设彰显传统美德教育。基地注重环境育人,道路两旁的树丛中以图文的形式展示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的内涵:即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九八抗洪精神、抗击“新冠”、“非典”精神、载人航天精神。以“讲孝道”为主题在走廊布展“古代二十四孝”人物故事。

    注重知识见识。基地广泛开展国防教育、国家安全教育、法治教育、诚信教育、社会调研、志愿活动等喜闻乐见的实践性活动。引导学生受熏陶、增见识、长才干、作贡献,循循善诱,春风化雨。

    注重个性发展。基地充分利用飞机模型的制造和起飞、水火箭的发射、3D打印等自主参与、自行操作的项目,激发学生的兴奋点,张扬他们的个性。允许学生按自己的方式学习和活动。

    注重体能健康。基地开齐开足体能拓展课,科学安排体育健身运动负荷,开展好军体拳、军事训练、竹竿舞、大脚板等学校特色体育项目。全县中小学强化体育锻炼“野蛮其体魄”,组建武术队、啦啦操队,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等。

    注重整体素养。基地课程是中小学课程的延伸和补充,满足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巩固并拓展了书本知识,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发掘学生潜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他们自己动手洗衣做饭、整理寝室内务,培养独立生活能力和对父母感恩的意识;网花制作、陶艺制作、创意模型、纸模服装等手工类课程,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电子百拼、电子制作、水火箭等课程激发他们对科学的热爱与追求;室外素质拓展训练,培养他们不怕吃苦、不怕困难的坚毅品格和互助协作的团队精神,让他们找到自我,找到自信,培养健康乐观的人格品质。

    功能定位

    ●承担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和劳动教育课程教学任务

    ●组织青少年开展夏(冬)令营活动

    ●对中小学生研学旅行进行指导、管理和考评

    ●对乡村学校少年宫兴趣特长培训进行指导、管理和考评

    ●组织中小学校开展公益性主题教育活动及各类科技——人工智能、航模、体育艺术等竞赛活动

    ●“双减”背景下,对中小学课后服务课程进行研发与活动指导

    ●配合或承担政府职能部门开展各类主题教育活动

    办学宗旨

    拓展学校教育衔接社会教育实践素质教育

    办学理念

    五天影响一生 体验感悟创新成长

    发展战略

    建设高标准的中小学实践活动基地平台

    建设常态化的中小学实践活动学校平台

    建设广阔的中小学实践活动社会平台

    发展目标

    打造特色鲜明、湖北一流、全国知名的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