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2版:特刊

把革命老区建设得更好 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好生活
——湘鄂西革命老区精神传承与振兴发展推进会侧记

    组稿:孙晓旭裴蜀华    

    湘鄂西革命老区精神传承与振兴发展推进会现场。(夏雨彬摄)

    革命烽火燃荆楚,红旗漫卷湘鄂西。

    8月29日至30日,湘鄂西革命老区精神传承与振兴发展推进会在洪湖市召开。中共党史、军史专家,湘鄂西苏区革命后代代表们相聚在湘鄂西苏区首府,溯源红色足迹,共览老区新貌、共话振兴发展。

    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是中国工农红军和人民军队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共和国的摇篮之一。90多年前,以贺龙、周逸群、段德昌等为代表的革命先驱,创建了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成为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建立的13个较大的革命根据地中范围最大的3个根据地之一,这里走出了67位共和国的开国将帅和一大批治党、治国、治军的杰出人物。

    这是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穿越90多年历史风云,看今朝风华正茂——

    初秋的湘鄂西苏区革命烈士陵园,古朴静穆。全体与会人员列队肃立,在贺龙元帅铜像前鞠躬缅怀,向湘鄂西苏区革命烈士纪念碑敬献花篮,深情回望湘鄂西苏区革命根据地的不屈斗争史。

    在洪湖市瞿家湾镇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旧址、监利市周老嘴镇老正街,全体与会人员怀着崇敬之心,走过历史老街,参观纪念馆和革命旧址,透过爬满苔藓的石砖、字迹斑驳的石墙,重温建立红色政权、探索革命道路的一段段峥嵘岁月,回顾党一路走过的艰难历程,感悟无数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老区精神:矢志不渝的理想信念、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忠贞不渝的为民情怀、坚韧不拔的斗争意志……

    此间曾著星星火,到处皆闻殷殷雷。回望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历史,老区精神如同一座屹立不倒的精神灯塔,穿越历史、启迪未来,照耀着我们奋进新征程。

    这是一次凝聚动能的红色之约,把革命老区建设得更好,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好生活——

    “革命老区是党和人民军队的根,荆州是红色资源富集的地区,承载着众多革命传奇与光荣壮举。要铭记先烈的牺牲奉献,把革命老区发展时刻放在心上,推动实现农村更富裕、生活更幸福、乡村更美丽。”一路走来,大家深感革命老区精神传承与振兴发展前景广阔、任重道远。

    “来到爷爷的故乡,我心潮澎湃。要是看到今天洪湖的发展巨变,爷爷一定很高兴。”活动中,湘鄂西苏区革命后代代表、贺龙元帅孙女贺明卿感慨道,必须传承好湘鄂西老区精神,把洪湖老区建设好,把湘鄂西老区建设好。革命后代们纷纷表态,将一如继往地支持老区发展,锲而不舍把革命先辈为之奋斗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把革命先辈战斗过的地方建设得更加美好。

    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红色基因薪火相传,湘鄂西革命先辈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正加快转化为老区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内生动力,转化为社会各界了解老区、热爱老区、崇敬老区、回报老区的实际行动,汇聚起推进老区振兴发展的磅礴力量。

    这是一次老区资源的深度挖掘,专家学者的“金点子”,铺成振兴发展的“新路子”——

    推进会上,原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石仲泉发来贺信:“要传承好、弘扬好伟大建党精神和老区革命精神,将其中的湖北元素、湘鄂西元素提炼好、宣传好、运用好,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始终保持革命者的大无畏奋斗精神,激发干事创业的斗志,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

    “加大革命文物和红色遗址遗迹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力度,整合烈士故居、烈士陵园、革命遗址遗迹等红色资源,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最大限度激发人民群众参与乡村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共同缔造幸福生活。”省委党史研究室主任何光耀提出建议。

    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作为开启新征程。我们坚信,老区精神必将激励老区人民从历史荣光中汲取奋进力量,沿着革命前辈的足迹继续前行,立足绿色洪湖,深耕红色资源,走出一条振兴发展的金色康庄大道。

    代表访谈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原少将馆长郭得河:

    让老区精神之旗高高飘扬

    “先烈回眸应笑慰,举旗自有后来人。”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原少将馆长郭得河说,以洪湖为中心的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是夜空中照亮中国人民心扉最耀眼的明星之一。

    郭得河说,这里走出的红军指战员,为长征胜利、抗日战争胜利、全国解放和保卫新中国,作出了杰出贡献。洪湖人民没有辜负先烈的期望,他们紧紧跟着党,继承发扬革命精神,艰苦奋斗半个多世纪,战胜无数艰难困苦,把洪湖建设成红旗飘扬、绿色生态的锦绣家园。

    郭得河建议,以洪湖英烈的事迹,针对形势任务的需求和人员思想行为特点,编成不同类型的教材和读物,根据不同类型人员的职能定出其行为规范,作为必修课进行阅读和考核。同时,要有一座与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历史地位与历史贡献相符合的湘鄂西革命历史纪念馆和英烈馆,培养一支政治强、懂历史、技能好、负责任的讲解员队伍,让他们以对得起先烈、对得起洪湖、对得起全国瞻仰者的责任心,把洪湖的光荣传统宣传出去。

    “我相信,老区精神的红旗在洪湖飘扬,也一定能在全国飘扬!”郭得河说。

    段德昌烈士之孙、原空军某部上校段劲松:

    爷爷当年的愿望已成为美好现实

    “以前从武汉到洪湖并不是很方便,现在高速通了,来洪湖方便多了。”提起洪湖的变化,段德昌烈士之孙、原空军某部上校段劲松感慨地说,洪湖的新城建设发展很快,道路宽敞,城市规划与环境和谐共生这方面做得非常不错。

    段德昌是共和国第一号烈士、湘鄂西根据地和红六军创建人之一、中国共产党“36位军事家”之一、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有“常胜将军”的美誉。作为段德昌烈士的后代,同时也是一名军人,每一次回到先辈战斗过的地方,段劲松的心情总是久久不能平静。

    段劲松说,在过去100年里,无数先辈为了民族独立、民族自由和人类的解放事业,在洪湖这片热土上抛头颅、洒热血,坚持真理、赤胆忠诚,不计荣辱、不怕牺牲,全心全意为了劳苦大众幸福而英勇斗争,他们的精神给这片红色土地留下了厚重的精神财富。

    段劲松表示,这次来到洪湖参加湘鄂西革命老区精神传承与振兴发展推进会,感受到荆州市委、市政府以红色文化为引领,秉持着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开拓精神,推动产业升级和绿色和谐发展,内心非常高兴。特别是看到洪湖人民在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城市建设、为幸福生活而努力奋斗的模样,终于可以告慰爷爷:“您当年的愿望,已经成为了美好现实。”

    黄新廷中将之孙、北京完美世界影视有限公司执行制片人黄天晓:

    用年轻视角重现先辈革命历程

    “小时候,爷爷总会给我讲当年在湘鄂西苏区战斗的故事,所以我每次来洪湖都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看到家乡现在无论是经济建设还是城市发展,都已经跟以前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时常会想,如果爷爷能看到这一幕,一定会非常欣慰,觉得自己当初的付出都是值得的。”黄新廷中将之孙、北京完美世界影视有限公司执行制片人黄天晓说。

    黄新廷中将是洪湖人,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任警卫团、独立团排长,1934年12月后,任红三军第九师连长、营长,红二、六军团总指挥部作战参谋,红二军团第四师侦察科长、管理科长。黄天晓介绍,目前他正在筹备一部以爷爷的战斗历程为基础的电视剧,讲述一群洪湖青年从懵懂无知,在共产党队伍里学习、成长、战斗,最终成为一代革命将领的故事。

    “作为一名90后,我将通过年轻人的视角和更易于年轻观众接受的方式来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黄天晓说,希望通过这部电视剧,可以把爷爷那一代革命者的精神都拍出来,让革命英烈抛头颅、洒热血的大无畏精神永放光芒。同时,让更多人了解洪湖、爱上洪湖。

    谈到对红色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发扬,黄天晓建议在深入挖掘红色故事的基础之上,用多种方式对这些遗址遗迹进行宣传,达到同频共振的效果。

    中共湖北省委党校副校长汤红兵:

    用好红色教材奏响发展强音

    “湘鄂西革命老区在中国革命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湘鄂西革命老区精神传承与振兴发展推进会将为老区振兴凝聚更强发展气场,注入更大发展动力。”中共湖北省委党校副校长汤红兵满怀期待。

    在漫长的革命岁月里,荆州人民前仆后继、浴血奋战,谱写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篇章,留下了500多处弥足珍贵的革命遗址。汤红兵说,这些遗址有的被很好保护,成为革命历史宣传、教育的阵地,但有的革命旧址群的保护、开发工作仍有待加强。

    汤红兵表示,在新时代新形势下,要结合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作出的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战略定位,做好开发红色文化资源助推老区振兴发展的大文章。

    针对文化建设,汤红兵表示,要提高在党爱党、在党为党的思想站位,以对党史的敬畏深情,做好荆州革命文物遗迹遗址的保护与利用工作;要借力文化强省建设的东风,整合利用荆州的文化资源,奏响文化强市时代强音。

    “湘鄂西革命精神就是矢志不移的理想信念、不畏困难的英雄气概、求真务实的创业作风、勇于牺牲的奉献精神。”汤红兵说,要把贺龙、周逸群、段德昌等革命先辈的革命精神总结好、宣传好、传承好、弘扬好,激励新时代的干部群众传承革命精神、形成强大动力、建功伟大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