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特约评论员达和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良好的营商环境是一个地区发展的金字招牌,是企业生存发展的肥沃土壤,是加速要素集聚的强大磁场。优化营商环境是在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的长远之策,是一场思想观念、治理效能、能力作风的深刻革命。 当前,全市上下正处于勠力同心建设江汉平原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的关键期,必须紧紧围绕惠企便民目标,在优化营商环境上迈出新步伐、实现新跨越,不断提升市场主体和群众满意度,打造荆州营商环境新高地。 压紧压实责任链条。优化营商环境涉及观念转变、体制革新、关系重塑,牵一发而动全身,既是攻坚战,更是持久战,必须以责任压实确保工作落实。一方面,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把手工程”,压实责任链条、上紧责任发条,推动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另一方面,要建立以项目、企业为导向的量化考核机制,用足用好“红黄牌”管理、“十优十差”科室评选等考核评价、追责问责制度成果,在全市形成优化营商环境“你追我赶”的生动局面。 深化“放管服”改革。这是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发展潜力的关键之举。优化营商环境无止境,“放管服”改革不停息。要加大“放”的力度,用政府的主动“瘦身”为企业“松绑”、为群众“解困”;要健全“管”的机制,当好市场秩序的“裁判员”和“守护者”,使监管“无处不在”又“无事不扰”;要提升“服”的质效,用服务的全心全意换来企业和群众的称心如意。 狠抓干部作风建设。干部作风是营商环境的“风向标”。党员领导干部要自觉涵养求真务实、清正廉洁的新风正气,切实当好“有呼必应、无事不扰”的“店小二”和“日日精进、久久为功”的“绣花匠”。在服务市场主体和群众的过程中,不断改进工作理念和方式,把惠企便民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在与企业家的交往中,积极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既要“亲”在行动上,更要“清”到骨子里,切实以一流营商环境护航江汉平原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