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王玉美 中秋之夜,人们欢聚一堂品饼赏月共度良宵,思念祈祷天各一方的亲友,无不心潮激荡,文人墨客更是诗兴大发,情意缠绵的咏月诗便应运而生数不胜数了。 最浑圆的中秋月。宋代陈著的《江城子·中秋早雨晚晴》:“中秋佳月最端圆。老痴顽。见多番。杯酒相延,今夕不应慳。残雨如何妨乐事,声淅淅,点斑斑。天应有意故遮阑。拍人间。等闲看。好处时光,须用著些难。直待黄昏风卷霁,金滟滟,玉团团。”那年的中秋,陈著满怀喜悦地写下这首词。上部分写早上下起了雨,但一点都不妨碍高兴的事,表现出了一种风雨无阻的心态。下部分写傍晚时分雨停天晴,中秋月如玉般皎洁,诗人不胜欢喜。 最迷人的中秋月。宋代米芾的《中秋登楼望月》:“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月光洒落一地的温情,千里清光依旧,万目心思同源。若天上没有修月人打理月亮,这桂树怕是要撑开月幕了吧?这首诗引用了两个民间传说,一是民间传说珍珠的育成与月的盈亏有关,月圆之时蚌则孕珠;二是民间传说月由七宝合成,人间常有八万二千户给它修治。这样借传说咏月,又为中秋月增添了神话的色彩,使中秋月更为迷人。 最缱绻的中秋月。李清照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首诗作于李清照与丈夫赵明诚别离之后,寄寓了作者的无限眷恋之情,全词格调清新,不落窠臼。无论是红藕、玉簟、罗裳、兰舟、云朵、雁字、落花、流水,都被作者巧妙地融入一种清秋浅愁的思虑和意境之中。尤其是“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句,写出了那种因思念过深而无以回避、挥之不去的愁绪,细腻入骨,堪称绝唱。同时,也不应忘了“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月,在这里不也是夫妻团圆的期盼吗? 最深情的中秋月。张九龄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全诗通过主人公望月时思潮起伏的描写,来表达诗人对远方之人殷切怀念的情思。既写了海上、明月、天涯构成雄浑阔大的意境,又写了多情人由怀远而苦思,由苦思而难眠,由难眠而怨长夜,进而披衣望月,甚至欲以月赠人的种种连锁动作过程,把情写得那么沉着,把月写得如此美丽。“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二句尤为人所喜爱,遂成千古名句。 最豪迈的中秋月。北宋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影响力之大,传唱范围之广,从古至今,在所有中秋诗词中,无出其右。宋神宗熙宁九年,苏东坡贬谪密州,时值中秋之夜,他欢饮达旦,大醉之时,想念7年未见的胞弟苏辙,便于月下狂舞豪歌,留下千年一问:“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写下旷古名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生遭遇坎坷的苏轼,从不曾向命运低头,其旷达坦荡的胸襟、淋漓奔放的情怀闪现在字里行间,至今读来,依然有直击人心的力量。 最耀眼的中秋月。唐代刘禹锡的《八月十五夜玩月》:“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中秋佳节,暑气已退,天空明净。在如水的夜色里,满天繁星都不敌月色的光彩,连金风玉露都散发出耀人的光芒。在这么美好的时刻,让我们把祈愿捏成一个圆圆的月亮,将思念酿成一杯香甜的桂花酒,在如水的清辉中,静静聆听月下感动季节的一弦旷世乐章。 最温馨的中秋月。“诗圣”杜甫的《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中秋夜,诗人独自遥居长安,老杜是个心肠柔软的居家型“暖男”,他最为牵挂的还是远在故乡的妻儿,一首《月夜》成了中秋诗歌中最具亲情最温馨的经典之作。 最瑰丽的中秋月。宋代爱国词人辛弃疾的《太常引》浪漫瑰丽、飘然出尘:“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词人幻想着自己乘着秋风翱翔于万里长空,直奔嫦娥居住的广寒宫,他更想砍掉月宫里的桂花树,让清澈的月光普照大地,洒满人间,老英雄一生都以抗金、恢复中原为己任,可现实的残酷使他白头无功业,摧心裂肝问道:“被白发欺人奈何?”面对中秋皎月,他展开了幻想的翅膀,希冀扫荡黑暗,将光明和太平带给人间。这是一首独具浪漫主义和神话色彩的中秋辞章。 同样是一轮中秋月,但是在不同文人墨客笔下,展现出来的却是不同的风韵和内涵。因为月,承载了人们对人生、世界的理解,寄托着各自的情感表达和个人心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