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今年以来,荆州市总工会结合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聚焦新就业形态群体职工需求,紧扣职工“急难愁盼”问题,多措并举、暖心护航,通过组织开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大走访”,对全市货运、网约车、快递、外卖等行业企业进行摸底排查,了解新业态经济组织的经营状况、用工情况等,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维权服务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加强组织领导 健全工作推进机制 当前,随着新经济新业态的迅速发展,新用工模式逐渐形成,劳动关系发生巨大变化,工会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面对这一形势,如何有效组织新就业形态群体入会,成为近年来各级工会组织面临的重要课题。 2018年以来,荆州市总工会重点聚焦货车司机、网约送餐员、快递员、护理护工员、家政服务员、房产中介员、商场信息员、保安员等新业态就业群体建会入会工作,作出了不少探索和实践。 在市总工会的高度重视下,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和主要业务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专班,围绕荆州市新业态群体建会入会工作实际情况,起草工作方案,制定“八大群体”建会入会行动规划。印发《荆州市新业态群体建会入会攻坚行动实施方案》,市、县两级均成立以常务副主席为组长的专项行动领导小组或工作专班,组织召开攻坚行动推进会安排部署相关工作。 面对平台企业用工情况难以摸排统计的情况,市总工会主动与邮政、交通运输、公安、市场监管等职能部门沟通衔接,了解掌握新业态群体的具体人数、就业分布、劳动关系情况。在市总工会打下良好基础后,各县市区总工会接续推进,与地方相关职能部门建立良好关系,对本辖区、本系统的基层单位进行排查,建立新业态群体工作台账。 近3年来,市总工会每年都将新业态群体建会入会工作纳入全市工会工作部署,作为重点目标任务之一,市、县两级工会安排专项资金,实施重点工作项目资金配套补助,共投入近百万元开展建会入会工作,并在送清凉、送慰问、金秋助学等活动中对新业态就业群体进行倾斜。 同时,陆续成立全市道路运输与物流行业工会联合会、邮政快递行业工会联合会、外卖行业工会联合会等,并根据省总工会安排,在全市范围内建立全市新业态劳动者建会入会数据月报制度,以县(市、区)为单位每月向市总报送新业态劳动者建会入会情况,形成常态化建会入会工作督导机制。 创新建会机制 协同扩大覆盖面 传统建会的载体主要为企业,但是在新业态群体入会推进过程中,经常面临单个企业建会难、职工入会难等问题,对此,市总工会创新工作思路,实行“一员一策”,针对快递、道路货运、商场信息员等重点行业出台建会指导性文件,大力推进建会入会工作。 因各县(市、区)无邮政管理部门,在推动快递员入会时没有行政抓手,存在一定困难。根据这一情况,市总工会采取先在全市范围内建立市邮政快递行业工会工作委员会,并通过工作委员会和市邮政局与各地快递公司进行沟通,促使各县(市、区)顺利推动区域内快递公司建立工会。 而在推动外卖行业建会时,由于其具体主管部门不甚明晰,也没有相应的市级协会支持,市总工会则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先推动各县市区成立外卖行业工会联合会,再适时组建市级工会联合会。 各级工会结合“送清凉”走访慰问活动,采用先服务、边宣传、再组建的工作模式,加快推进物业管理行业党工共建工作。在推动网约送餐员建会过程中,沙市区6个站点拒绝单独建会,并阻扰送餐员入会。社区工会摸清送餐员晨会时间地点,宣传入会“八大好处”,发出入会邀请,送餐员以灵活就业人员直接加入了社区工会。随后,荆州经开区、松滋市借鉴此做法,推动送餐员顺利加入工会。通过努力,全市共有1595名网约送餐员实名加入工会,其中,542名加入所在社区工会,占该群体入会总数的30%。 通过前期调研,了解到我市大量的新业态群体通过企业中介为雇主提供服务,与企业没有建立劳动关系或劳务关系,尚未被吸纳为工会会员。为此,市总工会专门出台《工会会员委托管理试行办法》,委托已建工会的中介企业吸纳职工入会,并委托其进行临时管理,畅通职工入会渠道。2021年7月,通过在保洁家政行业试点,3000多名职工通过微信、电话等形式,登记加入了家政中介企业工会。 探索维权服务 提高知晓率认可度 在保洁家政、商场信息员等工会成立后,针对职工工伤保险缺失的状况,市总工会积极与保险公司联系,为服务行业职工量身定制团体意外伤害险套餐,推动有关协会与之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并在行业内推广劳动用工、劳务用工规范文本,帮助职工降低职业风险。此外,还通过政协提案等渠道,推动落实环卫工意外伤害险投保工作,取得良好效果。 2019年9月起,市商贸行业工会联合会、保洁家政行业工会联合会在保洁行业内对劳动者工资待遇、生产生活情况进行调研,对其劳动关系现状进行研究。根据调研情况,主动与龙头企业和行业协会协商,于同年11月推动荆州市保洁家政行业工资集体协商第一次会议顺利召开,通过协商,保洁家政行业一线职工最低月工资增幅达到7%。 近3年来,市总工会新建爱心驿站近30家,提供个性化物资配备,为快递员、网约送餐员配备衣帽烘干机、电瓶车充电设备等设施;建设20多个“司机之家”,解决货车司机吃饭难、休息难的问题;开展职工“心灵加油站”创建工作,建设了一批瑜伽室、心理谈心室;建设职工书屋30多个,为职工发放电子阅读卡近6000张,让职工舒心工作。 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最迫切希望得到的是社会和相关组织的关心、关注,了解他们工作的特殊性质,给予必要的理解与支持。市总工会针对各类群体需求,宣传工会帮扶政策,制定服务清单,在各类送温暖活动中,对快递员、卡车司机等群体进行特殊安排、给予特殊倾斜。2021年7月,出资50万元对全市网约送餐员实行“送清凉”全覆盖,并投入20多万元,为700多人次赠送女职工安康保险和“三癌”筛查,快递、网约送餐员等行业女职工全部享受到工会组织的关爱。2022年,筹资6.4万元,高标准建设红星路户外职工“爱心驿站”,打造荆州新业态群体“党工共建”阵地建设示范点。 随着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的不断深入,市总工会将充分发挥企业工会的作用,持续推动货车司机、网约车司机、快递员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建会入会,通过宣传工会会员普惠政策、开展集中入会、搭建优质服务平台等措施,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意识形态工作,强化新就业劳动者群体思想政治引领和劳动者权益保障,加大关心关爱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工作力度,让职工群体真正感受到工会是职工之家,工会干部是最可信赖的娘家人、贴心人。 (作者系荆州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高启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