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潘灯 楚文字在地下沉睡两千多年之后,经过岁月的洗礼,而今焕发出万丈光芒,令吾辈心驰神往。 “秦用籀文,六国用古文”(王国维语)。最初的楚文字并非由楚人独自创造,而是渊源于商周文字。《尚书》载:“惟殷先人,有典有册”,早在殷商时期人们就开始在竹简上进行书写了。“书之竹帛,镂之金石,琢之盘盂”(《墨子》句),这应是古代文字书写的普遍现象。 楚文字丰富多彩,今择要述之。 《楚公家钟铭》(图1)、《楚公家戈铭》(公元前878年前后)是现存最早的楚文字。其文用笔沉稳,笔画遒劲,结字规整,气势如虹,是典型的“官书”,与商周青铜器铭文的风格极为相似。其“家”字左上角增“爫”,这是楚文字的特有写法。 图1楚公家钟铭(部分)鸟虫书是在古文基础上加饰鸟、虫之形的一种富于装饰性的字体,是最早的“美术字”。楚《王子午鼎铭》(公元前558年)是可见的最早的鸟虫书。其特点是笔画纤细,线条以弧曲为主,有些笔画特意延伸,加饰“蚊脚”或“爪”形。字中鸟虫之形,或繁或简,或隐或现,整体显得灵动飘逸,诡谲多变。 简牍书,是纸张还未发明之前,人们书写在竹片或木片上的文字。 楚系简牍文字大部分在楚地出土,学术界多称之为“战国楚简”。据最新考古统计,迄今已出土楚简32批,约7000枚,字数近20万。其中最重要的10批简中,有8批出自荆州,如望山简、天星观简(图2)、九店简等。从整体来看,楚简牍文字,有别于他国文字的端庄规整、静穆凝重之质,而呈现出笔画率意、笔势灵动、字形朴茂,字里行间透露出一股天真浪漫、刚柔相济、张弛有度的洒脱之美。图2荆州天星观楚简楚帛书又称楚缯书,1942年9月在长沙东郊子弹库楚墓出土,后流落于美国赛克勒美术馆。其内容分天象、灾变、四时运转和月令禁忌三部分。帛书四周绘有四季神像,显得怪诞、扑朔迷离。 其文用笔宛转自如,简练果断。笔画圆曲,结体宽舒,章法疏密有致,可见隶变的萌芽。目前楚帛书仅此一件,它不仅是中国古代艺术中的珍品,也是世界艺术史上的瑰宝。 楚金币(图3),是我国最早的黄金货币,也是我国最早的硬币。楚金币成版铸造,上面用铜印印有若干个小方块,形似乌龟壳,故又称金钣、龟币。金钣上有郢爰、陈爰等铭文,以荆州郢爰居多。“郢”为楚都城专名,“爰”为货币重量单位。一爰即楚制一斤,整版“郢爰”重约250克。楚金币为国家一级文物,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图3楚金币(郢爰)楚文字发轫于中原文字,别开生面,独树一帜,其瑰异多端,尽显浪漫之姿。它是楚先民智慧的结晶,也是楚人勇于创新,锐意进取的精神“图腾”。 楚字风流,丰碑不朽! 作者简介 潘灯:原名潘传国,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湖北楚简书法研究院副院长,荆州市楚简书法研究会会长,国家专利“书法回田格”发明人。湖北省文联中青年优秀文艺人才库成员。荣获第十一届屈原文艺奖(湖北省最高文艺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