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1版:01

筑得良巢留凤栖

    □本报评论员 叶俊

    千秋基业,人才为先。日前,普华永道联合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发布的《新机遇大未来——专业人才流动助力深港融合发展》报告提出,“新驻地”(工作所在地方)将成为人才的“第二故乡”。可见,唯有打造高水平人才高地,厚植战略人才成长沃土,全面落实人才政策,将心比心、以心换心,为高层次人才提供更加贴心周到的服务,着力营造“近悦远来”的人才发展生态,才能让人才聚得来、留得住、发展得好。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我们要以心换心,创新开展“人才服务”活动,从政策、平台、保障等方面入手,瞄准人才的“痛点”“难点”和“堵点”,将其转化为工作上的重点、焦点、发力点,既营造拴心留人的好环境,也解决人才后顾之忧,让更多的人才全身心地投身到荆州发展中去,用聪明才智涌动荆州、振兴荆州。

    善于倾听人才“急难愁盼”。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先后出台了一些列揽才聚才政策措施,搭建了人才服务的基本框架。各用才单位要精准对接人才实际需求,近距离倾听人才“急难愁盼”,聚焦人才事业发展和住房、医疗、子女教育等“关键小事”,做优做实做细人才服务工作,有针对性地打通服务人才的“最后一公里。”

    全力搭建人才成长舞台。不断做优做实人才发挥作用、施展才华的平台,集聚最优人才,放手使用人才,赋予人才更大干事创业的广阔空间,才能激发人才创新能力,充分发挥人才潜能动能。相关部门和各用才单位要主动为人才对接资本、链接资源、匹配政策、优化服务,不断完善适合人才发挥作用的政策体系,做无事不扰、有事必到的“人才店小二”,着力营造“如鱼得水、如鸟归林”的人才生态,让人才能够安心谋发展、踏实干事业。

    全面解决人才“后顾之忧”。切实解决好人才“后顾之忧”,才能让他们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岗位上,用在为荆州高质量发展赋能添力上。各用才单位要不断升级人才服务的深度广度,以全周期、全链条、全方位的服务,强化对人才的吸引力和向心力;要积极对接中、省、市揽才聚才政策,不断细化完善具体、可操作执行的配套措施,真正让政策“摸得着”“看得懂”“用得上”,让人才工作安心、生活舒心、发展顺心。

    济济多士,乃成大业;人才蔚起,国运方兴。只要我们发扬“店小二”精神,诚心当好服务人才和用人单位有呼必应、无事不扰的“金牌店小二”,全方位、精细化、全过程服务引才、聚才、留才、用才,完善人才引进、项目申报、政策兑现、生活保障等措施,不断提升人才获得感、幸福感和归属感,激励各类人才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建功立业,就一定能够成为高层次人才的集聚地、“新驻地”和“第二故乡”,就一定能够以高水平人才队伍智力支撑荆州加快建设江汉平原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3 上一篇  下一篇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