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记者 江峡 通讯员 张犊 唐雪琪 时至深秋,记者慕名来到江陵县秦市乡沙栏河畔,只见河面碧波荡漾,流水潺潺;河道两旁翠柳依依,随风飘舞;新建的沙栏河桥横跨两岸,古朴典雅……放眼望去,一副新农村的美好画卷尽收眼底。 随行的秦市乡负责人介绍说,沙栏河只是秦市乡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秦市乡党委政府在打赢“厕所,污水,垃圾”三大攻坚战方面持续发力,乡村环境有效治理,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与时俱进,立下“责任状” 秦市乡成立由乡党委副书记、乡长任组长,各班子成员及各村党支部书记为成员的“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专班,明确党支部书记为本村环境整治第一责任人,每月召开专题调度会,安排部署相关工作,建立班子队伍、党员队伍、志愿者队伍、群众队伍联动工作机制,充分调动各方参与乡村环境治理的积极性。 为营造乡村环境治理的良好氛围,乡政府通过乡村干部、驻村工作队、群众党员进村入户的机会,向群众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宣传,鼓励群众做好房前屋后、院落周围的环境卫生,做到不乱倒、不乱扔、勤打扫,培养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按照“房前屋后无垃圾、入户道路无杂草、沟渠塘边无污水、物品摆放要整齐”的标准,乡政府建立评比激励机制,营造比学赶超氛围。每月对辖区农户进行卫生评分,公示评分结果,并对全年长期排名靠前的家庭给予奖励。通过激发群众参与环境整治的积极性,增强了农户的荣誉感,促进了人居环境的新跃进。 永和村持续开展村庄清洁日活动,动员村级公益性岗位、志愿者参与日常管护,落实人居环境整治房前屋后“三包”责任,探索推广“逢五评比会”模式,获评省级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创建工作先进村。 多福寺村依托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推进厕所革命和村庄人居环境建设。该村四组有60户村民,在村“两委”的正确引导下,自觉拆除旱厕,新建水冲式清洁厕所,村组集中建设污水管网,将农户污水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一举成为该村共同缔造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的样板工程。 据了解,自2018年开展“厕所革命”以来,秦市乡按照“有序推进、整体提升、建管并重、长效运行”的基本思路逐步推进,成效显著。截至目前,全乡共拆除旱厕200多座,三格式户厕改造3594户,厕所粪污得到有效处理。 回应关切,宣战“水污染” 秦市乡紧盯关键环节,整治水系环境,建设水美乡村。今年以来,乡党委政府积极向上争资,长江荆江段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与修复工程项目在秦市乡顺利开工建设。通过渠道清淤疏通,有效形成以西干渠、颜南渠、中白渠“两纵一横”为主要渠道的水系网络,实现全乡水系连通,水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沙栏河过去由于年久失修,年年积泥,宽阔的河湖逐渐变成狭窄的沟渠,沿线生活污水及生活垃圾全部倒入沙栏河,导致河内污水横流,臭气熏天,杂草丛生,严重影响周边居民生活环境。2020年,乡党委政府决定将沙栏河纳入黑臭水体整治项目。项目实施以来,按照“一河一策”整治工作要求,通过河道疏浚清淤整治,浆砌护坡、绿道建设、岸边绿化、村庄亮化、环境整治,达到污水无直排,水域无障碍,岸堤无损毁,渠堤无开垦,河道无垃圾,沿岸无违建。沙栏河恢复了水体生态自然,实现了“河畅、水清、岸绿、景美”,成功打造出秦市集镇的“后花园”,受益人群多达300余户1500余人。 老塘河地处永丰村,过去由于无水系连通,年年淤积,加之周边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直排入河,导致水体污染严重,臭气扰民。为回应广大群众关切,2022年,在江陵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老塘河黑臭水体治理项目全面启动。该项目目前正在紧张施工,一期通过清淤疏浚、生态护坡等项目建设,逐步消除黑臭水体,争取早日还群众一泓碧水。后期通过河岸绿化、步道建设、生态截流沟、污水一体化处理、滨水平台和共享农庄建设等措施,逐步恢复古河道风貌。 为补短板,打出“组合拳” 秦市乡致力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切实提升人居环境。通过环境整治、道路刷黑、人行道建设、亮化工程、弱电入地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摊贩引流、门市整顿、违停整治等日常管理提升,进一步提升中心集镇品味,彻底改变集镇环境差的现状。 在完善中心集镇配套中,结合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建设200亩城郊小森林,打造环形绿道;争取省级运动健身中心广场项目落户秦市,建设五人制足球场、多功能篮球场、网球场,丰富集镇居民业余文化生活。 随着G351建成通车,颜南路硬化刷黑,台阳公路提档升级,荆洪路和秦黄公路2条省道示范通道穿境而过,以集镇为中心、行政村为网点的农村公路交通网络已经形成。 2021年启动的孟家垸村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总投资400万元,建设内容主要包括产业发展道路拓宽刷黑、黑臭水体治理及平房杂房拆除、新建休闲小广场、村级主干道绿化亮化等。经过整治,全村环境面貌得到显著提升。 东陈岭村以环境整治为重点,按照美丽乡村建设规划,投资200多万元开展村级道路及鱼池修复,东陈岭大道刷黑并换装太阳能路灯后,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看着路灯杆上挂着的大红灯笼和中国结,村民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