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企业信用是市场经济的生命,体现了市场经济必备的道德标准和法律意识,贯穿于经济环境的各个环节。规范市场经营秩序,健全市场诚信体系,是营造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的基础。当今社会失信行为的大量存在,严重影响了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 一、推进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具有时代紧迫性 良好的信用是现代企业生存、发展、盈利的基础,是企业赖以生存不可或缺的资源。企业树立诚实守信的经营理念,有利于降低自身的信用风险,也将大大节约交易成本,提高社会经济效益。 在新的市场竞争压力下,目前企业的信用状况不容乐观,履约率低、偷税漏税、债务人逃废严重成为信用缺失的主要原因。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统计,中国每年订立的合同约有40亿份,涉及金额巨大,却仅有五成的合同履约,在竞争压力巨大的当今市场经济中,经营者因经营不善卷款而逃的案例屡见不鲜,给社会造成了大量的经济损失。 二、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存在诸多问题 (一)企业经营者信用缺失严重阻碍企业长远发展。企业普遍存在的信用短视行为,使企业往往在生存的起点上放弃低风险低回报而进行赌博经营。尤其是许多中小企业,由于市场准入较低,为扩大盈利,通常放宽自身和交易对象的信用条件进行经营必然给企业带来极大的经营风险,一旦企业经营发生危机,失信就成为企业的选择,企业长远发展受到严重阻碍。 (二)企业信用信息归集和开放有待加强。一是信息归集内容单一,市场监管部门仅限于对企业登记和许可信息等静态信息进行社会公开查询,而大量更能反映企业诚信状况的企业信用信息明显不足。二是信息开放程度不够,相关职能部门拥有的企业信用信息多处于封闭或半封闭状态,未向社会开放,消费者和企业无法通过快捷的方式,真实、完整、合法、公开地获得企业信用信息。三是信息归集困难,企业信用信息系统数据标准不统一、归集信息数量少、信息类型不均衡数据征集单位不配合等问题直接影响到企业信用体系的建设。 (三)失信惩戒的法律法规支持不足。目前,我国在规范社会信用环境方面还缺乏相应的实施细则,可操作性不强,对企业失信行为的联合惩戒还处于无章可循的状态,不足以对社会的各种失信行为形成强有力的法律约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