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2版:荆州要闻

唤醒春风洗蓝天

    (上接第1版)

    夺旗不易,守旗更难。9年来,在陈世清与各级禁烧工作人员的坚守中,荆州秸秆禁烧工作连续7年排名全省第一,每年推动秸秆还田和综合利用近600万吨,彻底改变了农民几千年来的耕种方式,从根本上禁住了“一把火”,将废弃的秸秆变成了农民致富的“金疙瘩”。

    向精准发力织牢大气污染防治“智慧网”

    大气污染,源头多变,不同时节变幻莫测,怎么管?

    “我进敌退!一点一点地降污染,一天一天地增蓝天!”对陈世清来说,好空气,是用心血一点点挣回来的。

    “张牙舞爪”的扬尘,是雾霾的罪魁祸首之一。他在全市在建工地装上“天眼”,开展道路滴洒漏行为联合执法,对扬尘实行闭环管理。

    2020年一个冬夜,他与科室一个年轻同志去抓“夜老鼠”——暗查渣土运输车违法上路行驶,发现一辆渣土运输车沿路遗撒砂石,他便紧跟上去。进入工业废厂工地时,渣土车司机手提铁棍迎面冲来:“多管闲事,就要你的命,断你的胳膊腿!”

    陈世清没有畏惧,一边与司机周旋,一边暗中与同事联系,待联合执法人员赶到,一起将其制服。

    烟尘粉尘是大气污染源头之一。陈世清用4年时间,走访企业746家,累计淘汰(改造)20蒸吨以下燃煤锅炉802台,积极推动企业实行清洁能源替代。能源更替后,湖北峪口禽业有限公司等一批企业生产环境焕然一新,每年节省成本10余万元。

    深耕大气污染防治工作9年,一个个大气污染防治问题不断出现在陈世清面前。他直面难题,发现一个解决一个。

    对重点排放企业实行用电监管、对在建工地装上360度“天眼”、对城市主干道安装遥感监测系统、在餐饮服务单位装上油烟净化监测装置、向非道路移动车辆发放“环保号牌”……他借力科技靶向施策,创造性搭建了全天候精准管控大气污染源的“智慧网”,既为工业源、生活源、移动源戴上“紧箍咒”,又解决了大气污染源点多线长面广、人员力量不足问题。

    实干是最醒目的引领,落实是最有力的托举。2021年,荆州市大气污染防治“智慧网”上线一年,全市PM2.5、PM10浓度分别较“十三五”末降低47.8%、38.5%,空气优良天数比例提升23.5个百分点、达到88.2%,环境空气质量首次全面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向极限挑战下足为民服务“绣花功”

    追求守护“荆州蓝”,就是追求守护群众的期盼。

    在蓝天保卫战中,陈世清忘我奉献,一往无前——

    寒冬,低压、高湿、静稳等气象特征易使重污染天气频发。“污染”随时来袭,办公室成了陈世清24小时的家。近5年来,他年均120多天吃住在办公室。

    盛夏,臭氧污染一度跃升为大气主要污染源。陈世清积极推动建立机动车尾气检测、遥感监测、黑烟抓拍、尾气治理、非道机械、油气回收闭环管理机制,使荆州在全省率先建成“天地车人”一体化系统平台、出台《荆州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管理办法》,机动车尾气治理被纳入2022年度荆州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

    油烟,是群众投诉的环境热点。他积极开展中心城区餐饮油烟治理,推动餐饮油烟治理被纳入2021年度荆州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重点事项,并建成荆州市中心城区餐饮油烟治理在线监管平台。

    一年来,全市餐饮油烟群众投诉率累计处理1300条,群众满意率达90%以上,在荆州市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被评为群众最满意民生实事项目。

    枕戈待旦守蓝天,陈世清守护了“大家”,却缺位了“小家”——

    9年来,父母生病,他从未在医院陪伴过;儿子上到初中,他没参加过一次家长会;他自己也在长期高压工作下熬出了一身职业病,止痛药、胃药、过敏药成为随身“标配”,军姿飒爽的武警战士变成了两鬓斑白的环保老兵。

    “别人干工作靠拼劲,他干工作靠拼命。”说起丈夫,妻子除了心疼,也有敬佩。

    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生态环保永远在路上,9年来,陈世清在污染防治攻坚战场上磨砺淬火,先后荣获“湖北青年五四奖章”“湖北省杰出青年卫士”和“荆州市十佳实绩突出干部”“荆州市优秀退役军人”等多项荣誉,书写用生命守护荆州蓝天净土的动人篇章。

3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