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李未 走进泉城,清代诗人刘凤诰“一城山色半城湖”所寓意的景色耀入眼帘;走进大明湖,泉城民间传诵“半城山色半城柳”所写意的柳林融入其中…… 时值浅秋,大明湖的荷叶依旧茂盛,垂柳依然翠绿,这是令我诧异的。 我印象中的垂柳是枝条细长,柔软下垂,随风飘舞,姿态优美潇洒的,但那都是在河边湖畔,而大明湖的翠柳却是随处可见,又惹人喜爱的。 一整天耗在大明湖,岸边翠柳垂荫,婀娜多姿;园中翠柳成荫,温柔妩媚。无论是乘车环湖的瞟眼,还是漫步游走的近视,或是登超然楼的俯瞰,大明湖的翠柳都是我的“眼中钉”,因为我无法视而不见,必须面对她的惊艳!只要是在大明湖的有限空间和无限视野里,一排排垂柳、一棵棵翠柳都会吸引住我的视角和味觉:犹如碧绿的秀发,芬芳的香气,笔直的身体,她让我情不自禁地想起贺知章《咏柳》中“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诗情画意…… 难怪千百年来,大明湖留住了那么多名人,也留下了那么多轶事,应该都是这翠柳“惹的祸”!她的脱俗,令别号“柳泉居士”的蒲松龄“年年做客芰菱乡”,在大明湖奇遇了《聊斋志异》;她的妩媚,使七下江南的乾隆在大明湖邂逅了“夏雨荷”;她的清纯,让留洋归来的老舍在大明湖偶遇了《济南的冬天》…… 如此这般,在静静地凝视大明湖无处不在的翠柳中,我忽然恍然大悟:这大明湖再美,失去了依水玉立的翠柳;这翠柳再柔,离开了碧波荡漾的湖水,还是大明湖吗?还有楼台亭榭吗?还能吸引千古名流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