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记者 周蓉 陈丹 特约记者 董铭 通讯员 吕玉芹 “从今年8月起,让我感受最深的是红门北路同心村沿线路面平坦干净了。我到十号路钢材大市场拉货,车身不再落一层灰,即使下雨天也不会被溅一层泥浆!”11月9日,从江西前来拉货的货车司机王克勇由衷感叹,沙市区红门北路(复兴大道—工业园),一改多年“晴天车过满天灰、雨天一过泥满天”现象,如今变得环境优美,旧貌换了新颜。 沙市区立新街道的同心村,地处十号路与荆沙铁路交界处,属于城郊村,人员结构复杂,基础设施不完善,基层治理问题突出。尤其是红门北路同心村段沿线人行道破损严重,环境脏乱差,成为“立新街道之痛”。如何为群众营造更好的生产生活环境,是立新街道干部一直思考的问题。 立新街道以同心村为试点,实施群众命题、干部领题、带题下沉、共同破题“四题”工作法,统筹政府、社会、群众力量和资源,把民意、民智、民心紧紧聚拢,同心共建幸福家,为城乡基层治理“蹚”出一条新路径。 民意为先 干部领题冲锋在前 红门北路同心村段长约1.5公里,是连接沙市城乡的一条重要主干道。路边有十号路钢材大市场、十号路冷链物流中心等企业,也是50余家商户和沿线村民出行的必经之路。因年代久远,人行道路面破损严重,晴天“一身灰”,雨天“泥水四溅”,严重影响群众出行和商家经营。 南侧,复兴大道雄姿伸展;北边,关沮新城正在崛起。处于中间连接处的红门北路人行道坑洼不平,与高速发展的城市建设不相匹配。修复沿线破损路面,让群众出行更便捷、舒适,成为同心村村民和附近企业最大的心愿。 除了路面破损,与红门北路相连的同心村2号路口“马路菜场”也令村民头疼:不仅严重影响环境卫生,每天早晚还带来了交通梗阻,安全隐患大。 群众“点单”,干部“上菜”。了解到居民意愿后,7月12日,立新街道党工委专门召开会议解决问题。 “群众需求就是我们工作的方向。群众有命题,我们就要答好题。”立新街道党工委书记王超坚定表示,立即组建工作专班脱产驻村,彻底整治存在的问题,还百姓一个舒适环境。 “我是党员又负责城建城管工作,平时和村里打交道多,业务也熟,让我去吧!”在立新街道挂职的党工委副书记郭光主动请缨。 经街道党工委、办事处讨论决定,成立立新街道红门北路(复兴大道—工业园)沿线综合整治工作组,立新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陈爱婷任组长,郭光任副组长,着力解决沿线市场、店面、道路、交通及周边卫生环境顽疾,规范红门北路沿线城市管理及经营秩序,提升沿线市容市貌。 一场对红门北路同心村沿线综合整治的攻坚战就此打响! 7月13日上午,陈爱婷、郭光带领由综合执法中心、街道城管办、立新派出所、立新市场监管所、交警中队等部门组成的工作组入驻同心村,开展为期15天的下沉式综合整治。 2022年的夏天,荆州持续高温。工作组全天候下沉红门北路同心村段,沿路实地踏勘,统计路面破损程度、破损面积;深入附近企业和商户,一户一户走访了解情况,广泛听取群众意愿;第一时间梳理出红门北路沿街店面门前破损、店招破损、牛皮癣张贴、商户出店占道经营以及“马路菜场”堵塞交通等12条问题清单。郭光和工作组的同事们,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析出一道道白色盐渍。 “这么热的天,您们先喝口水再继续吧!”看着工作人员晒得黝黑的脸庞,一超市店主李小鹏主动送来一箱冰水。通过几天的相处,大家看到了工作组的决心和工作态度,也由最初质疑工作组只是走形式转变为了信任、支持和配合。 广纳民智 携手助力基层治理 沿街路面如何整治?怎么修缮?“马路市场”怎么搬? 立新街道领导班子成员心中装着“题”,眼里盯着“题”,脑里想着“题”,必须找一个完美的破题答案。 陈爱婷主动对接沙市区城投公司,请专家实地勘探;郭光和同心村党支部书记任永红、村干部简榕杏、李勇一起,邀请辖区内的2家企业现场“体验”。 看到路面坑洼处足有10厘米落差,过往行人到商店买东西要过几道高低不平的坎,车辆进出园区尘土飞扬,大家纷纷表态—— “商户门前的破损路面,我们来修复。”沙市区城投公司负责人率先响应。 “环境就是生产力,我要赞助。”十号路钢材大市场负责人紧随其后。 十号路冷链物流中心负责人真诚地说:“厂里经常有大货车出入,改善周边环境既方便自己也方便村民,我也要出一份力!” 政府、社会、群众资源力量汇聚在一起,大家积极动起来:整修路面、铺水泥、种绿植、划停车线、铲牛皮癣……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通过下沉破题,多年未能解决好的商户店面和企业门前道路硬化、绿化等问题,很快得到解决。 (下转第2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