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上接第1版) 白天,工作组专班人员“灰头土脸”地在地表温度接近60摄氏度的马路上来回穿梭,忙于道路整治、监督、施工管理;晚上,位于同心村村委会的红门北路综合整治行动指挥部里灯火通明,副组长郭光利用空闲时间,将干部、村民、菜农们召集在一起,反复商量,解决“马路菜场”问题。 “我也不想影响交通和环境,但不卖菜我就没有收入来源。”村民秦心贵委屈地说。 “‘马路菜场’虽然不合规,但周边居住着这么多居民,附近不能没有菜场。”任永红表示。 “我考察了一下,发现‘马路菜场’南面约150米处有一块700多平方米的闲置空地,能否改建成简易菜场,引导居民过去买菜?”郭光提议。 既有建设性,又有可行性。这一提议得到大伙的一致赞同。 趁热打铁!郭光迅速邀请沙市区资规分局专业人员到现场踏勘,征求相关部门和群众意见后,工作组加班加点,仅用几天时间就建起简易菜场,困扰多年的“马路菜场”难题迎刃而解。 “店招破损、出店占道经营问题也很影响城市形象,我希望成为一名志愿者,和城管人员一起上门劝导。”村民曹云说。像他这样的志愿者村里还有20多名,大家齐心协力帮助商户整理摆放货物、清理“牛皮癣”,村里的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环境好了,大家都是受益者,感谢政府为我们办好大实事!”村民苏后武高兴地说,在大家的共同参与下,相信今后的生活环境会更加美好! 集聚民心 共同缔造“沙市范本” 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木。 “只有倾听群众心声,用心用情排忧解难,才能带领大家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沙市区立新街道党工委书记王超说,今年以来,立新街道通过“干部带题下沉”方式,在充分征求群众意愿的基础上,广泛发动群众参与,以为群众办实事为目的,相继解决基层群众急难愁盼问题8个,凝聚起基层治理的强大合力。 “要以党员‘干’带动群众‘跟’,变‘你和我’为‘我们’。”王超介绍,在复兴片区征迁过程中,时任街道党工委副书记的陈星带领3名征迁经验丰富的机关干部脱产入驻同心村,在村干部和村民的共同支持下,仅用50天时间提前圆满完成征迁任务;今年3月,居民反映徐桥村祥云佳园人车混流、安全隐患大,立新街道党工委副书记王亮多次组织政协委员、居民代表、物业公司和相关职能部门现场办公,搭建“协商在一线”连心桥,彻底解决小区东门通道扩建问题,体现了“商在关键处,议在需要时”;张沟村张沟悦府小区作为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试点小区,街道、村委会、物业公司全力协助居民自治委员会,携手居民参与修建电动车共享充电棚、铺设健康步道、新增便民公厕等项目,真正让居民成为共同缔造的参与者、管理者、受益者…… 立新街道探索实施的“四题”工作法,是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有力之策,也是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的创新之举。 随着“四题”工作法的推进,共同缔造理念深入人心,立新的街道面容、群众精神面貌都发生了根本性转变,群众对街道的责任感、认同感、归属感也在实践中不断加强。 接下来,立新街道将坚持党建引领,以“四题”工作法为支撑,围绕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继续探索新时代城乡基层社会治理,打造共同缔造的“沙市范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