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1版:01

荆州文保中心方北松:
用双手“接续”历史文脉

    □记者 伍丹 通讯员 朱志冰

    方北松精心修复简牍。

    湮没于岁月的辉煌,如何在当代重生?最好的载体,莫过于深埋地下的文物。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这为新时代荆州文物保护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荆州文物保护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研究馆员方北松,坚守文物保护事业34年,担起文化延续和传承的使命,创造独特的简牍脱色、脱水办法,用双手复原出2000年前“东方雅典”的文明烙印,用“匠心”演绎魔术般“化腐朽为神奇”,让文物“开口”讲述中国故事。

    “哪里有竹简,哪里就抢着请他”

    一墙之隔,两个世界。

    三国公园外,是车水马龙、霓虹闪烁的城区,日升日落、斗转星移;公园内,是“修补”历史的荆州“文物医院”,文物修复师花费数年时间摩挲同一件文物。

    埋头在简牍修复室里的方北松,刚刚从昆明参与晋宁河泊所遗址汉代简牍保护项目后回来。把发黑的竹条还原成原来的篾黄色,同时又不破坏墨迹,是方北松的“独门绝技”,这一绝技让他成为业界有名的简牍修复专家,“哪里有竹简出土,哪里就抢着请他”。

    出土简牍是文物考古和研究人员最爱的“历史讲解员”。一枚简牍,甚至是其中的一个字,便可以揭开一段尘封的历史。但它们在出土之时,往往都是黑乎乎、近乎朽腐的竹条木片,看起来就是一堆不起眼的“烂泥”。(下转第2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