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3版:综合新闻

公安县毛家港镇塘咀村:
念好“五字诀” 缔造“幸福路”

    □记者 刘思楫 特约记者 王文初

    公安县毛家港镇塘咀村现有10个村民小组、2588人,60岁以上老人665人,占比25.7%。其中留守老人79人,散居特困人员8名,残疾老人37人。

    随着社会老龄化不断加剧,近年来,塘咀村老年人居家养老矛盾日渐突出,成为农村发展的痛点与堵点。在共同缔造活动中,塘咀村坚持问题导向,念好“点、备、做、评、品”五字诀,共建“幸福食堂”,满足老人“微心愿”。

    决策共谋,倾听群众“点菜”。为了解决养老难题,塘咀村在横向到边组织架构“村民自治组织”中成立了“老年协会”。村“两委”、“老年协会”召集全村党员代表、群众代表、老年代表召开会议征求解决养老问题的意见。大部分人建议集中就餐。经商议,采取“三个一点”的方法:由参与老人自己出一点、村集体经济解决一点、乡贤捐赠一点,合力共建“幸福食堂”。

    发展共建,带领群众“备菜”。乡贤胡军成立“胡军慈善基金”,并向塘咀村所有乡贤及在外游子发出倡议书,得到积极响应,乡贤资助保障资金每年在4万元以上。民政部门投入帮扶资金10余万元,配齐硬件设施。老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参与到“幸福食堂”的建设,主动出钱、出力、出办法。目前已签约“幸福食堂”人数达35人。

    建设共管,邀请群众“做菜”。“幸福食堂”建成后,有老人反映行动不便、场所容纳等问题。经商议,对于部分高龄老人,采取“幸福结对”,由稍微年轻的老人帮扶年长的老人;对于独居行动不便的老人,由20名志愿者提供送餐服务;对于场所容纳问题,采取预约服务,每天分时段限定人数就餐。60岁老党员刘德章主动参与担任厨师,做好后勤保障。为了保障老年人吃到健康的时令蔬菜,附近村民主动无偿出地1200平方,共同创办“幸福菜园”。“幸福菜园”划分10块,每块120平方,老党员、乡贤主动认领菜地,自己耕种、共同管理,为“幸福食堂”无偿供菜,提供运营保障。

    效果共评,发动群众“评菜”。村委会召集群众、老年代表对“幸福食堂”的口味、菜单、样式,以及服务进行点评,并提出针对性意见与建议,食堂管理者人员根据建议再加以改进。“在‘幸福食堂’跟在家里一样,吃得放心,呆得舒心。”群众纷纷点赞。

    成果共享,接受群众“品菜”。“幸福食堂”不仅满足了农村老年群体的需求,也解决了农村老龄化发展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幸福食堂”公共设施配备齐全,老人们既可以用餐,还可以休闲娱乐、锻炼身体,解决了老人心灵孤单、生活孤独的问题,老人们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高。

3 上一篇  下一篇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