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报讯(记者刘洁通讯员邹蜜)目前,不少市民在居家办公或学习。居家期间易感到无助迷茫,导致工作学习效率低下。市民该如何进行自我调节,减少焦虑和抑郁呢?近日,市精神卫生中心心理咨询师宇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出了5点建议。 正确认识情绪,接纳情绪。当出现负性情绪时,可以不必急着赶它们走,静下心来去感受它们,问问自己内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学会与问题共处,与负性情绪共处,是我们每个人都要面对的课题。 避免长久沉浸在大量信息中。很多人常常忽略积极信息,关注不利信息,陷入对未来和远方的恐慌中,导致出现精神压力。与其过于关注无法确定的将来,不如将目光放在眼下。市民可以设置好浏览手机新闻消息的时间,并选择正规渠道,避免长久沉浸其中,把更多时间用在身边小事上。 提高对不确定性的耐受力。首先,我们要认识到生活是有不确定性的;其次,可以通过具有不确定性的日常小事来练习这种能力。比如,看一部不知道主题的电影,给自己泡一杯随机口味的茶等等,试着适应和享受这种未知的感觉。 保持与外界的联系。如果一个人居家,那就与朋友和家人打个电话或者发个微信,互相分享一下彼此的快乐和苦恼。 动起来,从小事做起。感到焦虑抑郁的时候,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动起来。选择简单可行、能立刻看到成果的事即可,比如给花浇水并拍张好看的照片、整理桌面、给朋友打个电话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