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3版:荆州宣讲

做好“共同”文章 缔造幸福生活

    □凡阳

    在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上,省委书记王蒙徽强调,要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公安县旗帜鲜明地将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作为践行党执政宗旨的价值旨归,作为巩固基层政权的实践表达,作为提升基层工作水平的有效路径,立足实际、因村制宜,用小切口做大文章,扎实推进共同缔造活动走深走实,用实实在在的成效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完善治理架构,变“各自奔赴”为“各路齐聚”。以重塑“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基层治理架构为切口,完善基层党组织和自治组织宣传组织发动群众的能力。构建党建共同体,强化党的领导作用。针对社区以下党的组织不完善问题,在社区建立“党总支+党支部+党小组”的组织体系;针对村以下党的组织功能作用发挥不实的问题,在农村建立“党支部+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一般党员”的组织体系,从而实现党的领导纵向到底。同步梳理组织、纪委、宣传、统战、政法委等党务部门的工作,以村(社区)为核心阵地划定职责,形成护苗工程、新乡贤理事会、清廉社区、“五无乡村”等“一部门一品牌”,多形式开展群众活动,以党的基层组织服务功能的强化与完善,促进政治功能作用的发挥,进而夯实党的群众根基。构建治理共同体,完善村(社区)自治功能。基层自治组织自治功能的实现,取决于群众自愿参与程度。构建投入共同体,满足基层治理需求。“政府干,群众看”是当前基层治理的普遍困境。将群众的所想、所盼,与党委政府想干的事,以村(社区)为核心的组织阵地,转化为群众认筹、单位认领、社会认捐三个抓手。发动131家企事业单位认领城市公园游园和绿地,组织居民认养小区公共绿地,实现公共空间共管全覆盖。在“下基层”实践活动中收集问题4822条,其中物业管理、电改水改、电梯加装等三分之一以上的民生问题通过群众认筹解决。今年,公安县建立了慈善冠名基金56支,累计向社会募集资金770万元,在村(社区)开展医路同行、幸福家园、助学圆梦等活动,共救助困境儿童385名、困难群众504名,全县上半年信访人次总量较去年同期下降54%。

    培育公共精神,变“置身事外”为“同心共为”。从解决身边事、熟悉身边人入手,激发群众自我参与的内生动力。一是挖掘共同意识。通过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形成共同需求,凝聚共识。曾经的北堤湾村脏乱差远近闻名,村民虽深受其害却有心无力,村党支部书记会同3位老党员召集村民商议,确定先从湾中心的一片废弃荷塘整治入手。从镇上争取资金11万元后,开始着手清理。从起初的三五户,到后来的三五十户参与,最终建成了村民引以为豪的好景致、好去处,村党支部乘势而上召集全村老小,在人居环境管理上制定了村规民约,社区自治的范围迅速延展,小到绿地认养、楼门亮化,大到文化广场修建,居民都有了踊跃建言的积极性。二是激发共同行为。公安县村组大多沿国省干道分布,沿线人口密集,人居环境脏乱差是乡村振兴最大的“拦路虎”。仅用半年时间,就完成了全县298公里国省干道沿线124个村庄的人居环境整治。在建设过程中,群众自愿捐出闲置宅基地、菜地,自觉拆除违法建筑、改造庭前院后,形成了美好环境共同维护的生动画面。三是构筑共同文化。充分利用本土地域文化、传统文化、民俗文化,通过各类活动增强群众的文化认同感、归属感。麻豪口三新村是全县最大的合并村,60%以上村民是外地迁徙人口。村“两委”与几位德高望重的乡贤商议后决定成立新乡贤理事会,先后吸纳有文化、有技术、有资源、有资产、有情怀的新乡贤127名,围绕成风化俗、帮困解难捐款100多万元。按群众意愿,建立了村史馆和乡风广场,组建了花鼓戏社、舞龙队,每季度开展传统民俗文化活动,群众在参与互动中拉近了距离、增进了情感,重塑了邻里关系,淳朴的乡风民风得以回归,以前的“矛盾村”也成为了“五无村”。

    坚持渐近共享,变“单打独斗”为“合力共为”。始终把共享发展作为共同缔造活动的落脚点,在利益联结上下功夫、在产业发展上出实招、在再次分配上见成效。一是联结赋能共富。创新先富带后富机制,构建紧密型利益共同体,带动农户稳定持续增收。同心村是公安县葡萄主产区之一,制约该村葡萄产业发展的根源在于葡农单打独斗、资源难以整合。村党支部先后组织葡农代表、市场主体、种植大户讨论商议,决定采取“支部引领协会、联社带动葡农”的方式组建葡萄合作联社,吸纳技术能手、销售达人等为全村葡萄种植户提供全过程服务。有了组织的帮带,葡农、大户和企业抱团发展、合作共赢,一般农户与种植大户亩平收益比由1:5缩小至1:3。二是产业发展共建。按照“支部引领+项目投入+龙头带动+群众参与”的思路,公安县聚焦葡萄、水产两大特色产业,整合涉农项目资金20亿元,在高效设施农业、现代农业园区、“电商+冷链物流”产业等方面重点保障,建设5000亩葡萄核心示范区,辐射建成11万亩标准化葡萄种植基地。以百湖公司为龙头,联合高校、科研院所新建1.2万亩生态鳜鱼养殖区、10万亩虾稻共作示范区,带动全县水产品产值突破30亿元。三是利益收益共享。产业发展促进了群众增收,带来了乡风文明,推动了治理有效,一些过去管不了的事和人,如今也共同管了起来。塘咀村曾是一个软弱涣散村,今年通过发展产业,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0万元。面对占全村人口25.7%的60岁以上留守老人无处就餐的难题,村党支部发动群众采取“集体拿一点、乡贤助一点、个人出一点”的方式,打造了400平米的“幸福食堂”。食堂运行后,周边村民无偿让出土地创办“幸福菜园”,一些老党员自发认领菜地、自种自管,确保了健康食材的供应。目前,全县通过共同缔造方式已开办“幸福食堂”10家,累计惠及老人1000余人。

    (作者单位:中共公安县委)

下一篇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