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2版:荆州要闻

做好“加减法” 答好“双减”卷
——我市多措并举推进“双减”政策落地见效

    □记者熊丹

    下午3点半,下课铃响,孩子们合上课本,拿上球拍、画笔、课外书,兴奋地冲进兴趣社团活动教室,迎来他们最期盼的时光。楼上,高年级学生操纵着微型无人机在教室内盘旋,欢声笑语洋溢在校园的各个角落……这是公安县斗湖堤小学开展课后服务的场景,也是全市贯彻落实“双减”政策的一个缩影。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我市坚持问题导向,开展“优化干部作风,优化教育发展环境”整治百日攻坚行动,通过普及延时服务、推动劳动教育、强化家校协同、优化师德师风等多项举措,积极为少年儿童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营造良好教育生态。

    为促进“双减”政策进一步落实,市政协六届一次会议上,市政协委员、荆州市沙市第十一中学副校长赵春芸提

    出《关于“双减”政策下我市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的建议》,建议着力提高家长学校作用实效,提高课堂教育教学水平,提高课后服务质量,确保学校“双减”工作接地气、有实效。该提案被列为2022年重点提案。

    为推动提案办理落到实处,9月22日,副市长严红、市政协副主席陈斌对该提案进行督办协商,要求加强部门联动,全力推动“双减”工作,研究完善工作机制,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目前,全市618所义务教育段学校均落实作业校内公示制度,作业总量控制达标;全市285家外培学科类培训机构压减至7家(松滋市3家、公安县2家、洪湖市2家),压减率97.54%,居全省前列。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我市按照校外治理、校内保障、疏堵结合、标本

    兼治的工作思路,统筹推进“双减”背景下的“减法”与“加法”,从作业到课堂、从学生到老师、从家庭到社会,让教育回归本质,推动“双减”政策在全市落地开花。

    ——学业负担做“减法”。我市通过深化多维改革,正面导向促进课业负担减轻。完善高中、义务教育、学前教育三个办学质量评价办法,推行驻点式教学视导,开展教学质量监测,倡导教师讲授不超过30分钟,杜绝“满堂灌”,消除题海战术。在全省率先出台作业管理十条规定,制发《荆州市义务教育作业管理实施细则》,全面规范作业门类与设置,减少书面作业。

    ——课后服务做“加法”。我市通过优化托管服务,共同缔造课后快乐时光,“一校一策”实施“第一课时基础服务”和“第二课时个性化服务”模式。基础服务为学生提供自主完成作业时间,

    严格遵守不上新课、不集中辅导、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三不”原则;个性化活动时间内,突出学生丰富多彩的文体娱乐活动、生命教育活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监管督查做“加法”。我市通过联查联治行为,全面减轻学生校外学科培训负担。今年暑期及前后全市共出动检查1964人次,检查校外培训机构585家次,严肃查处4家学科类培训机构在暑期拟冲击红线培训的违规行为,已责令全额退回培训费;强力整治非学科类隐形变异的培训活动,暑期累计查实违规开展学科类培训36起,参与培训317人次。

    “双减”工作需要持续发力,久久为功。我市将持续深化教育改革,着力推动校外培训管理整治,提升课后服务覆盖率和参与率,奋力书写“双减”工作优异答卷。

3 上一篇  下一篇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