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通讯员刘端 入冬以来,由群众出资、出力,疏浚、新挖堰塘,成为松滋市斯家场镇姜家岭村共同缔造的重头戏。振要堰、杨树堰等堰塘已经竣工,崂上堰、朝举堰等堰塘正在疏浚,林慈堰即将竣工。这是该村以共同缔造试点工作为契机,吹响“我爱我家”冲锋号带来的新变化。 姜家岭村曾以“不比做屋,比读书”等“五比”打造了“荆州市博士第一村”。在这次共同缔造试点工作中,该村党支部引入竞争机制,以“共谋比点子、共建比奉献、共管比效果、共评比较真、共享比书香”等“新五比”,引领共同缔造走深走实。 共谋比点子 姜家岭村党支部书记梅启新介绍,与民共谋,一直是该村党支部的良好习惯。在共同缔造试点工作中,村党支部以“我爱我家”为兴奋点,进一步发动群众献计献策,形成了比点子的新热潮。 今年年初,村民刘启金让出闲置的山林,李名贵捐出名贵堰,该村以此为基础,对名贵堰进行疏浚、扩挖。该堰在今年的夏秋大旱中,犹如及时雨,使该村四组免予旱灾。最近,李名贵向村党支部提出改名申请:“我既然已经把堰捐出来了,几十户农户受益,再叫名贵堰不合适了。”经过讨论,该村将其改成了“共享堰塘”。 姜家岭村筹建博士书院、家风家教馆、乡贤馆等“一院两馆”时,根据群众建议,将博士书院改成了儒学院,将家风家教馆改成了书香馆,将乡贤馆改成了尚德馆。当资金缺口较大时,又采纳群众建议,发出了“众筹”倡议书。 千苗油茶基地开花挂果后,利润如何分配,一直是入股群众很关注的问题。这次试点工作以后,姜家岭村多次召开湾子会,反复针求群众意见,最终确定了四六分成的利润分配机制,合作社占四成、农户占六成,让入股群众吃了一颗定心丸。 共建比奉献 刘启金、李名贵两个让山地、捐堰塘的典型,在村里引起广泛反响。 开挖林慈堰时,村里形成了“共建比奉献”的小高潮。组长鲁永强免费提供铲车推土平地;农户积极拿田拿地堆积淤泥;村民梅元军家里没劳力,主动捐了500元;还有几位村民,主动砍草除障……住在堰边的村民张德春,则主动为施工人员提供茶水,提供中餐。 因为疫情原因,该村没有召开“众筹”大会,但在微信群发出“众筹”倡议书后,群众依然热情高涨:乡贤梅启文成了牵头人,一天到晚忙着收红包、收转账、公布“众筹”款信息。(下转第4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