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上接第1版)据他介绍,发出倡议书的当天,他收捐款至凌晨。原贫困户李德友捐款200元后,一村民找到梅启文追加捐款:“德友哥都捐了200元,我不能比他少。至少捐500元!”至目前为止,已收到群众“众筹”款13万元。 在“共建比奉献”的激烈竞争中,更多的农户加盟合作社,千苗油茶由以前的1000亩,激增到1500亩。其中农户梅启全以15亩山林入股后,平时在合作社打工,每天纯赚100元,明年还可按四六分成。 共管比效果 该村党员在“共管比效果”中,发挥了较好的引领作用。凡是湾组有党员的,每个党员多管一颗树、多管一口堰、多扫一条路,党员带着干,干给群众看。 其中,老党员梅运新长期坚持免费管护博士路、崂上堰等路、堰,小到常规保洁,大到树枝修剪,都做得又快又好。前不久,新栽的一颗景观树歪了,等梅运开从家里扛锹过来,梅运新早扶正了,正在浇水呢。 该村进一步优化共管机制,组织群众联户共管,每5人一组,就近划分管护区域,道路保洁,树木修剪,花草保护,建筑维护,白天打扫环境卫生,夜晚联户巡逻保平安。 为比出效果,该村组织五老协会下农户,查看管护效果。五老协会会长梅启文,今年75岁了,人称“老讨嫌”,专职乡村督查。他带领五老经常性开展“五看”督查,一看绿满村庄否,二看花满庭院否,三看管护到位否,四看保洁到位否,五看乱扔垃圾否。不管谁家没做位,轻的上门督促整改,重的要扣积分,有的还要公黑榜,倒逼每个农户转观念,强管护,形成了美好环境比作管,比比谁家花草最好看,比比谁家庭院最美丽。 共评比较真 每年评选十星级文明农户、卫生光荣户,并实行积分管理,是该村崇文尚德的重要举措。而引入“共评比较真”的竞争机制以后,有了许多新变化。 实行即时评议法。既坚持以前的一年一评“两户”,一季度一评积分,又借鉴“共管比效果”的做法,由五老协会予以及时评议,扣积分,公黑榜。扣分达到20分以上,年底取消十星级文明户、卫生光荣户评选资格。这种即时评议法,使该村治安更好,风气更正。没有人敢打牌玩钱,不然扣积分;开麻将馆、“晃晃馆”的更没有了市场。 入冬以后,该村开展评选十星级文明农户、卫生光荣户时,许多人还因此红了脸。令人没想到的是,一个小组长竟然也没有评上卫生光荣户。小组长不服气:“我是哪一点比别人做得差一些?我不服。”有个农户现场给他指出来:“你自己看,门口的农具摆放零乱不整齐,屋后还有白色垃圾。”把小组长逼得现场红了脸:“我马上整改。” 而对堰塘项目质量的评议,也是评得个别施工方压力山大。在开挖林慈堰时,施工方的挖机,挖坏了堰旁的一颗树,群众评议时,受到了尖锐批评。后来,施工方表态,移植一棵树来,包栽包活,这才过关。 共享比书香 在姜家岭村,比是主题词。即使成果共享,也要比一比。“不比做屋,比书香。”截至目前,姜家岭村已走出11名博士生、32名硕士生、195名大学生,坐拥“荆州博士第一村”的美誉,但迄今为止,还有58户没有一个大学生。 这一比,让这58户倍感压力。四组易中玉有4个孙子,但至今没有一个大学生。支部书记梅启新上门走访时,向她传导压力:“至少要培养两个孙子上大学。”谁知易中玉反问道:“您看哈我屋里,一屋里奖状,凭什么说我只培养两个孙子上大学?我要培养四个孙子都上大学。” 农户梅运信家里很困难,孙子梅元元才读初二,就辍学在家。村劝学组闻讯上门做工作。“不是我不想培养伢子上大学,而是实在供不起。”劝学组找到斯家场中学,争取该校将其纳入“雨露计划”,每年减免生活费900元,又把梅元元送进了学校:“请您们放心,我一定发愤学习。为博士村争光。” 共享比书香,必将使“荆州博士第一村”闪耀出更加夺目的光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