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记者 黄思明 通讯员 李新平 辛然 重点关注 施工机械、运输设备往来穿梭,轰鸣声不断……放眼荆楚大地,从春到冬,一个个快速推进的重大项目拔节生长,“长”势喜人。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项目是“顶梁柱”“压舱石”。2022年,全市保持燃烧、奋进、奔跑的姿态,抓项目建设的力度不断加大、服务项目建设的水平持续提升。今年1—11月,全市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572个,较去年同期增加241个;总投资3722.5亿元,同比增长56.4%;完成投资452.7亿元,同比增长60.2%,为稳住全市经济大盘发挥了关键作用。 项目建设多点开花 2022年,我市按季度开展重大项目集中开工、重大项目拉练活动,一批工业项目、基础设施项目和现代服务业项目崭露头角。 工业项目挺起高质量发展脊梁。前不久,仙鹤纸业项目传来喜讯,2023年9月底将力争实现5条造纸生产线投产,12月前4条制浆生产线全面投产运营。该项目不仅填补湖北没有特种纸大型企业的空白,也将补齐荆州高端纸制造短板,成为荆州抓重大工业项目投资建设的一个代表。今年1-11月,荆州工业投资同比增长53.9%,增速位居全省第一,华鲁恒升、金江新材料、云图控股、史丹利等一批重点工业项目加快建设,美的集团冰箱、洗衣机和楼宇科技荆州生产基地,亿钧耀能,玖龙纸业等253个项目陆续投产,引领产业转型升级,对经济发展支撑作用明显。 基础设施建设适度超前。依托浩吉铁路“乌金”通道,11月荆州大宗商品铁水联运枢纽项目开工。抢抓国家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的窗口期,今年我市提出构建“江海联运、水铁联运、水水直达、沿江捎带、港城一体”的水运体系,建设长江中游空铁公水无缝联接的多式联运节点。立足补短板、强弱项,聚焦交通、能源、航天航空等重点领域,1-11月,基础设施投资增长0.9%,在库项目484个,较去年同期增加118个,总投资1402.8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6.1%。 现代服务业项目打造城市发展“新引擎”。在沙市,荆州岑河金色童年小镇·科创园(沙市婴童产业园)项目恢宏大气,产业园投入运营后,将打造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相结合的现代产业发展样板。我市以“两业”融合为抓手,发挥“制造+服务”的叠加优势,形成“融合+创新”组合效应,“两业”相融相长、耦合共生,激发产业发展内生动力。在今年二季度招商引资项目集中签约仪式和四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上,荆州综合保税区、楚文化数字产业园等一批项目代表了荆州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方向。截至今年10月,全市规上服务业企业已达204家,实现营业收入159.6亿元,同比增长18.8%,规上服务业呈现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顶层设计谋篇布局 重大项目建设成绩亮眼,得益于精准的顶层设计。 牢牢树立“项目为王”理念,今年初,市委书记吴锦强调,要全面强化“四个优先”意识。其中,在强化项目优先意识中提出,项目是高质量发展的“牛鼻子”,是“第一抓手”“最大变量”。今年初,我市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固定资产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工作的通知》,进一步完善运行机制,精准破解重大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推动固定资产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再提速—— 持续开展投资调度。今年以来,我市实施市领导包联重大项目及“双月项目述职”等机制,每月对投资形势进行研判分析,开展亿元以上新开工及省重点项目“周监测”“月调度”,强化中央和省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调度监管;坚持项目建设每月媒体“比亮晒”,营造“比学赶超”的竞进氛围。 全力抓好重大项目建设。我市继续按季度开展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和项目拉练活动,有序调度10亿元以上新开工、省重点等重大项目;采取线上线下综合一窗受理、部门并联审批、多图联审、线上审批、五证同发、联合验收等方式,提高审批效率,推动项目早日开工,充分发挥重大项目的示范带动作用。 强化项目建设保障。加强争资指导,积极主动申请中央和省预算内资金及各类专项资金,做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项目申报跟进工作,争取更多资金支持项目建设;加大向上汇报争取力度,在项目纳入规划、政策、用地、能耗等方面争取国家和省支持;完善园区配套基础设施,提高项目用电、用水、用气等保障能力,加快征地拆迁进度,为项目尽快开工创造条件。 加压奋进再启新程 12月中旬,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明确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在大局大势中明确方位、找准定位。谋划明年工作,我市先后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中共荆州市委六届五次全体会议、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推进会上提出,要把“四大会战”作为建设江汉平原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的“船”,清单化、项目化、工程化落实部署,推动经济实现量的较快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 没有什么比塔吊高耸林立更能传递发展的信心,也没有什么比项目接踵落地更能激发经济的活力。再启新程,项目建设依旧是荆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和“第一战场”。 我市明确提出,要用足用活政策机遇,紧盯政策走向和资金投向,以新理念新思路抓实项目建设。要做深做实项目谋划,全力推进产业发展、流域综合治理、城市建设、交通枢纽、园区平台等重点项目建设,在争取上再加力、招商上再提质、保障上再加强、环境上再优化,为明年项目投资蓄力蓄势,确保各项工作开好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