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7版:楚韵荆州

楚字风流⑤
楚文字的结体规律

    □潘灯

    楚文字的结体,同样离不开各种笔画或构字部件。古今文字之所以有不同的面貌和书风,主要取决于笔法和构件的不同。据考,楚文字以形声字为主,其次是会意字,再次是象形字和指事字。造字状况完全符合汉字的发展规律。楚文字以上下结构为主,左右结构次之,包围结构最少。现行汉字是以左右结构为主,上下结构次之。显然,楚文字更倾向于上下结构,这是因为在狭窄的竹简上,上下结构比左右结构更便于布白。

    楚文字的结体规律,与商周文字形体演变的某些规律是相通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简化,是汉字演变过程中的最主要的现象,也是最重要的规律。古今汉字都是朝着简化的方向在发展,楚文字也不例外。简化主要是为了书写便捷,把复杂的文字简单化。通常是简省笔画和偏旁部首。简省笔画可分单笔简化和多笔简化。单笔简化如“上、天、孟、斯”,多笔简化如“祟、归、亚、参”。简省偏旁部首的如“怒、宝、牺、瑶”。

    2.繁化,与简化相反,主要表现是增繁文字的形体笔画或偏旁。若增加的笔画或偏旁对字的意义没有什么影响,我们称之为无义繁化;反之,则为有义繁化。无义繁化,或出于字形的对称,或出于装饰,不对字义产生影响,如“才、相、中、友”。有义繁化,或增义符,或增声符,或重叠偏旁、字形,增繁之后,对字的音义会有所提示,方便理解应用,如“命、终、各、视”。

    3.异化,是组成字的笔画、偏旁、结体等发生了变化,但字的音义未改变。表同一字的一组字,可互称异(别)体字。春秋战国时期,“文字异形”相当普遍。有的楚文字甚至高达二三十种写法,如“中、慎”便是。楚文字笔画发生变化的如:金、者;偏旁发生变化的如:好、祷;结体发生变化的如:薛、助。

    异化,加深了文字的识读与书写难度,是文字未规范、统一时的一种“乱象”,直到秦推行“书同文”政策,始得“拨乱反正”。

    4.同化,也叫类化,是指文字在书写过程中,受到某些因素的影响,不同的形体结构写得相同或相似。同化相对异化而言,同化是把不同构件写得相同或相似,异化是把同一构件写得不同。同化可分:

    字内同化,如“各、赤、受、良”;字外同化,如:“货、持、瑟、贱”;相似形体的同化,如“鼎、福、英、居”。

    同化是一种“近亲繁殖”,有些已约定俗成,如“肉与月”、“贝与鼎”,直到现在也难分彼此。

    5.形声化,汉字最初是以象形为基础来记录语言,因其主要以形为主,单独成字,后因表意功能越来越受到局限,遂又出现了指事字、会意字和形声字。形声字由形符和声符组成,以其造字简便,使用方便,迅速壮大。据悉,形声字在楚文字中的占比为74.6%,在小篆和现代汉字中,约占总数的85%以上。楚文字中的形声字大致分为四类:一是在已有文字上加形符,如“矛、升、酉、梁”;二是在已有文字上加声符,如“鹿、羽、参、军”;三是新造形声字,如“席、鬼、夏、幼”;四是更换形符或声符,如“造、戟、庙、绅”。

    6.合文,即把上下相连的两个或三个字作为一个字进行书写。合文也可视作一种特殊的简化方式,在古文字中,楚文字合文最多,计有220余个。它们往往是一个固定词组,常见于数词、量词、名词、动词等当中。合文多在字的右下角加"="以示之。如“十五、今日、君子、上帝”。

    楚文字的结体复杂多变,寻其规律,可以加深对楚文字的认识,方便对楚文字的理解,对研究楚文化大有裨益。(文中例字图片参见笔者《楚文字汇编》)

下一篇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