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5版:江陵新闻

打造最爱运动城市建设健康幸福江陵

    □通讯员江轩

    体育运动,特别是全民体育运动,关系到群众整体运动水平,关系到全民健康。近年来,江陵县围绕打造“最爱运动城市”目标,从硬件和软件方面发力,推动群众性体育文化事业健康发展。

    县第六次党代会明确提出:今后五年,将举全县之力,担而立之责,施精准之策,重点建设“六个江陵”。

    “六个江陵”中明确指出,树立绿色发展导向,建设生机盎然的健康江陵。江陵县相关会议也明确,要通过发展体育运动,让群众体魄更健康、发展更健康、人民更健康。

    整合资源 提高场地供给

    目前,江陵已建成覆盖城乡的文体广场,配齐健身器材,城区基本实现“15分钟健身圈”。发展体育协会14个,有社会体育指导员1344人。江陵女子乒乓球获荆州市团体和单打冠军,足球两次获亚军。连续三年举办包括象棋、围棋、跳棋等项目的智力运动会,连续两年举办垂钓比赛。举办多场乡村稻田迷宫大赛、农耕运动会、趣味运动会和拔河比赛、千人长跑等活动,有力推动城乡居民健身运动参与率。

    但受经济条件、文化观念、生活习惯、体育设施等因素影响,全县群众体育健身还缺乏内生动力,城区居民全民健身人数明显多于农村,企业职工健身活动相对较少,中老年活动多青少年少。而且,运动场地不足,体育设施建设滞后,县城缺少规模大、设施全的大型健身活动广场,特别缺少室内健身场所,人均体育健身场地与全市人平1.8平方米的标准还有一定差距。

    对此,江陵县进一步整合资源,提高场地供给。在城市和小区建设中更多设置健身步道、自行车道、篮球场等,补齐公共服务有效供给短板。盘活城乡“金角银边”闲置地,实现由闲置“灰色”向文体“彩色”转变。加强乡镇、街道健身场地、健身器材配备,科学规划建设社区健身中心、社会足球场等。增加敞开式智慧健身设施,建设与绿色城市相互契合的“嵌入式”体育场地,打造“15分钟健身圈”,实现“体育让生活更美好”。

    改革创新 推动场馆建管用

    全县以“政府+社会”力量,推动体育健身场馆建设、运维。储备人才,扶持优势项目,在中小学校开齐篮球、乒乓球、足球、田径等体育课程,培养学生体育活动兴趣,壮大体育人才“底盘”基数。

    丰富活动,推进全民健身。充分用好“8月8日全民健身日”,组织体育项目集中展演,提高健身影响力,增加群众参与度。

    组织赛事,激发体育活力。用好江陵沿江生态长廊以及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成果,多组织极具地方特色的沿江和乡村马拉松长跑,扩大江陵体育活动影响力。

    拓展结合 发展体育经济

    近年来,江陵县充分发挥紧连荆州主城区的资源、地缘、消费优势,激发体育产业创新活力、市场活力。加快形成与群众体育热度相匹配的产业发展格局,使体育产业成为江陵经济绿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借助泰克体育极限运动品牌,推进体育品牌建设,优化体育服务业态,深化产业融合。推动休闲体育运动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开发吃、住、行、游、购、娱等多要素综合性文旅产品,打响“体育+文旅”“体育+康养”“体育+研学”新模式。

    体育运动始终与经济发展、人民健康、民生福祉、美好生活等紧紧联系在一起。江陵县将奋力建设健康新城,完善文化体育等基础设施,打造最爱运动健身城市,为江陵体育全民健身添薪加柴,共同擦亮“运动江陵”“健康江陵”金字招牌,用心打造人人需要、人人向往的最爱运动城市,共同缔造健康幸福新江陵。

3 上一篇  下一篇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