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3版:荆州要闻

实施“乙类乙管”后应注意什么?
专家提示:基础疾病人群需做好个人防护

    □记者 刘洁 通讯员 尚静之 涂伟

    日前,《关于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的总体方案》发布。实施“乙类乙管”后,个人防护应注意什么?哪些人还需要做核酸和抗原检测?老年人感染后需要注意什么?

    荆州市中心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谢凡表示,戴口罩、勤洗手、多开窗通风、注意社交距离、注意咳嗽礼仪等措施对于防护各种呼吸道传染病都非常有帮助,应该坚持下去。因为新冠病毒传染性非常强,对于一些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群来说,仍然有危重症风险,所以要做好个人防护。

    谢凡介绍,奥密克戎变异株有隐匿性,老年人在感染第一周时,症状不像年轻人那样高烧,可能只是低烧,等到不发烧了,可能很多人觉得没问题了。实际上,老年人的肺炎可能在病程的第4、5天才开始,到第6、7天的时候才比较严重。所以一定要对家里的老人多关心、多照顾,观察他们的症状,一旦出现憋气、胸闷等反应,及时去医院就诊。

    谢凡提醒,在居家环境中,血氧饱和度低了,有条件的可以在家里吸氧,因为新冠重症导致呼吸衰竭的情况,都是从低氧血症开始的。有基础病的老年人对低氧耐受性很差,可能加重一系列基础病,导致重症甚至死亡。

    《关于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的总体方案》调整了人群检测策略,社区居民根据需要“愿检尽检”,不再开展全员核酸筛查,《方案》也同时介绍了需要开展抗原或核酸检测的人群和场景。谢凡表示,对于下列特定人群,需开展抗原或核酸检测——

    1.医疗机构内遇到发热、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要鉴别原因对症治疗的;

    2.养老院、社会福利机构内人群,以及这些场所的工作人员;

    3.一些重点机构进行核酸抗原检测,也可以减少病毒感染的突然冲击。

3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