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记者 匡奕君 卢成海 特约记者 杜川 通讯员 张世琳 当前,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保健康、防重症”成为主要目标。 感染患者激增、医护人员锐减、医疗资源紧缺……在这场惊心动魄的抗疫大战中,医院面临着更加复杂、更加艰巨的考验与挑战。 同心战疫,共克时艰。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荆州一医党委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全院一盘棋、上下一条心,动用一切力量,统筹全院资源,全力以赴做好新冠病毒感染救治工作,千方百计满足市民就医需求,最大限度保障群众生命健康。 科学统筹坚决扛起使命担当 “越是紧急关头,越要充分发挥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促改革、保落实的领导作用。”荆州一医党委书记杨继元介绍,“新十条”发布后不久,医院党委科学统筹、靠前指挥,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全院干部职工统一思想和行动,全力以赴做好新阶段医疗救治工作。 患者人数激增,医护人员纷纷“阳了”,药品、呼吸机、床位紧缺,发热门诊、急诊、呼吸内科、重症医学科等科室首当其冲。在荆州一医党委统一指挥下,该院第一时间成立以党委书记杨继元、院长李茂坤为组长的新冠感染急危重症医疗救治工作小组,下设医疗救治、门急诊工作、护理服务、后勤保障、设施设备、数据统计、北院工作协调、医保政策、督查工作等多个专班,建立起完善的组织架构,为救治工作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落实发热门诊“应开尽开”、急诊患者“应接尽接”、重症患者“应治尽治”。在医院科学统筹下,全院打破各学科专业限制,努力做到“四个强化”:强化对医护人员的统一调配、强化对药品的统一调配、强化对床位的统一调配、强化对急救物资的统一调配。重点保供发热门诊、门急诊、呼吸与重症医学科等科室,重点保护老年人、婴幼儿、孕产妇等特殊人群,重点救治重症及危重症患者,坚决扛起医者的使命与担当。 “护士长,我感觉好点了,请求归队!”“科主任,现在科室正缺人手,请让我出战!”……一时间,医护人员纷纷返岗带病坚持工作,各临床科室加紧扩充床位,各种急救医疗物资迅速调配,一场医院人员同病毒的对抗赛正在紧张而有序地推进。 分类管理优先救治重症患者 对新冠感染患者实行分级分类管理,优先救治重症及危重症患者,是当前医院工作的重中之重。 为提高重症、危重症救治成功率,荆州一医组建专家联合诊疗团队,集中全院优质医疗资源,最大限度提高救治率,降低死亡率。 为收治更多重症患者,医院各临床科室迅速扩容,改扩建综合ICU、可转化ICU,主要用于收治重症及危重症患者。 前不久,荆州一医ICU收治了一名重症呼吸衰竭的老姨妈。当时,老人血氧饱和度已经降达40%左右,生命极度危险。会诊专家评估判断,患者可能是沉默性缺氧。所幸,经过吸氧、插管、上呼吸机等支持治疗和对症治疗,当晚,老人血氧饱和度迅速升到90%以上,接近正常值。 在荆州一医,类似的重症救治场景,每天都在不停上演。除了重症及危重症患者救治,发热患者、急诊患者、手术患者的日常诊疗工作同样正常进行。 门诊是把好疫情防控救治的第一关口。连日来,荆州一医发热门诊就诊量大增,高峰时达到500余人次。医院及时扩充队伍,优化流程,推行自助服务、网络挂号等功能,确保患者及时诊治。此外,为缓解就诊压力,发热门诊还增开成人和儿童诊间,内设挂号室、药房、检验科、CT室等辅助科室,同时设有16间留观病房。 面对大量的夜间急诊患者,急诊科同样进入艰难时刻。急诊党支部积极响应医院党委号召,党员干部带头上岗,他们甚至顾不上吃饭、上厕所,只为多节约一点时间救治患者。 冬天也是心梗、脑梗的高发期,胸痛中心、卒中中心等科室主任披星戴月坚守岗位,确保急危重症患者及时救治。 在感染高峰期,住院患者的手术治疗也不能停歇。荆州一医普外、泌外、胸外、神外、骨科、麻醉科、手术室等科室迅速调整、全力备战,确保手术安全。在减员严重的情况下,大家仍然保持旺盛的斗志,每日手术量50台左右,各类危急手术每天都在开展。 透析患者和糖尿病患者基础病多、免疫力差,是防控的重点。为保障400多名患者的透析治疗不被中断,肾内科医护人员从未按下暂停键。在内分泌科,医护人员为糖尿病患者每天至少开展6次血糖监测、4次胰岛素注射,帮助他们把血糖及各项代谢指标控制好,增强抵抗力,降低感染风险。 “目前,我院根据患者具体病情进行分类收治,同时要求各科预留急诊床位,供急诊绿色通道患者使用。在总院、西院处于高位运行状态时,将充分发挥北院公卫中心职能,全力满足市民就诊需求。”荆州一医院长李茂坤表示,医院将不断优化诊疗流程、调配人力资源、充足物资供应、扩充病区床位,统筹做好疫情防控、患者救治和日常医疗服务,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