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1版:01

挺起“工业脊梁”
——2022年荆州全力打好“工业突围战”观察

    □记者 刘娟 琳玲

    美的冰箱荆州工厂自动化车间。(张梦瑶摄)

    编者按

    刚刚过去的2022年,荆州经济顶压前行、向难求成,交出一份“精彩答卷”。这一年,全市上下广泛凝聚“三命”共识,接续打好工业突围战、招商阵地战、投资立体战和“双优化”攻坚战,“四大会战”实现首年大捷,为加快建设江汉平原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夯基蓄能。这一年,市委、市政府如何统筹战略实施,各地各部门如何巧妙运用战术,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在“四大战场”上又演绎了哪些动人故事?今起,本报推出打赢“四大会战”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四个优先’首在工业优先,‘四大会战’首打‘工业突围战’,必须首战必胜!”2022年2月18日,在荆州市工业与金融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市委书记吴锦动员令铿锵有力,全市党员干部斗志昂扬,踏上新的赶考之路。一时间,新征程的“冲锋号”,响彻荆江两岸。

    2022年是荆州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复杂、挑战严峻、攻坚克难、成效显著的一年。面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和疫情持续反复等超预期因素,全市上下齐心、众志成城,以“工业优先”为导向,坚定“大抓工业”的决心,全市工业经济交出一份稳健“答卷”:1至11月,全市工业产值完成2701亿元;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4%,工业投资同比增长53.9%,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47.1%,均居全省第1位。全市工业经济呈现总量扩张、增量崛起、存量变优的向好态势。

    这份来之不易的稳健“答卷”,展示着荆州全力打好“工业突围战”的决心与信心,也为荆州建设江汉平原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奠定了坚实的工业基础。

    稳握指成拳合力强

    在全市最大招商引资项目华鲁恒升建设工地的现场,机声轰鸣,工人们作业如火如荼。截至目前,该项目已完成一期项目建设的60%,预计2023年6月正式投料试车。

    位于荆州区的江汉建机,全新升级的“JHT6012B—6”起重机一经上市,就被广泛用于浙江、江西、广西等地城市建设,“荆州造”机械设备叫响全国……

    眼下,我市各项目正抢抓晴好天气,掀起新一轮建设热潮,各大企业坚定发展信心,加快产品升级、项目投产的步伐。

    荆州发展的短板和潜力在工业。全市上下一心,迎难而上,将发展工业经济放在首要位置,牢固树立工业优先的理念,推动要素优先向工业园区集聚、资源优先向工业项目集聚、政策优先向工业企业集聚。

    狠抓招商引资,增强发展后劲。全市千名招商干部尽锐出战,招商引资累计签约4685亿元,玖龙纸业、华鲁恒升等一批百亿元项目投产建设,为工业经济发展提供强大动能;

    对接资本市场,加码核心竞争力。一年内,九菱科技在北交所上市,航天南湖在上交所科创板过会,江瀚新材获证监会核发IPO批文,“上市一批、申报一批、培育一批、储备一批”的梯次推进格局不断完善,“荆企板块”强势崛起;

    紧盯高质量发展赛道,争先进位善作为。全市8家企业获批省级绿色工厂,5家企业获批省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4家上榜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平台),257家企业获批省级首批创新型中小企业。

    进创新驱动活力涌

    日前,2022年湖北省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试点示范企业名单发布,荆州市共有20家企业上榜,涉及石油装备、智能家电、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多个产业,展现出全市工业“智变”的最新成果。

    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荆州加快“智改数转”步伐,推动企业转型、产业升级,“创新”成为荆州工业经济提档的秘诀所在。

    白色家电产业以“智造”引领制造,在“链主”企业“美的系”的带领下,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企业加大研发力度,改进生产工艺,华意压缩机、信义工贸、智翔机械等40余家家电企业实施数字化、智能化改造。

    本土企业在创新中寻找新突破。拥有10万锭全流程智能化纺纱生产规模的德永盛纺织,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不断引进高端专业人才,探索和应用大数据智能化。

    旧生产线全面升级,生产效率全面提升。恒隆集团新能源汽车转向智能工厂实现目视化管理,从工厂、流水线,再到各个工位,13个呼叫点、107个放料点位实现物件的智能配送,满足各汽车大厂对关键零部件的配套需求;       (下转第2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