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4版:荆州要闻

“四学策略”让素养课堂精彩纷呈
——沙市区创新探索入选中国改革2022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

    □记者 解慧 通讯员 祝平

    1月3日,“中国改革2022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名单发布,湖北6个案例入选,其中沙市区“四学策略”推动素养课堂出新出彩榜上有名。

    近年来,沙市区坚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创新提出“爱国崇善、自主乐群、求真创新、健体尚雅”沙市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目标,深入运用“导学、互学、悟学、促学”四大策略,打造适应不同情景的“常态、专递、名师、答疑”四个素养课堂,推动建设“建设高品位现代城市教育”,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2020年,沙市区成功入选教育部“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

    明确核心素养“微目标、微体系”

    教育水平的高低,是推动城市现代文明发展的源泉和根本动力。

    为提升区域教育发展品位,建设高品位现代城市教育,2015年,沙市区正式提出“素养课堂”创新主题,以“行政推动、区域联动、全员参与、精准研讨”为策略,在沙市45所中小学、数千名教师中掀起探索、建设、创新“素养课堂”新模式热潮。

    为明晰“素养课堂”课改定位等内容,沙市区先后邀请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国内著名课程改革专家郭元祥,湖北省教科院院长傅华强、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雷万鹏等专家学者开展讲学指导,探讨研究“核心素养”在课程改革中的意义价值以及素养课堂改革等内容。在此基础上,沙市区对素养课程区域目标、学科目标、校本目标进行具体明确,创新提出16字“沙市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目标”,即爱国崇善、自主乐群、求真创新、健体尚雅。

    沙市区教科院院长文昌敏介绍,目前,沙市区中小学各学科已研制出区域中小学各学科“核心素养”目标体系,全区各校也全面研制出符合校情富有特色的核心素养校本目标。

    建构素养课堂 “新模式、新策略”

    在传统课堂上,教师不停地在讲台上讲解新知识,学生只能被动记录接受。经过前期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沙市区创造性提出“学案导学自学”“小组合作互学”“生态体验悟学”“群激评价促学”的“四学”区域素养课堂模式,改变教与学的方式,使沙市“素养课堂”具有方法和策略的保障,以此形成课堂基本结构和品貌。

    随后,在“四学策略”基础上,沙市区各校结合自身资源和优势,不断探索特色课堂教学,逐步构建起“一校一品”校本模式,并有效化解“学的主体性”与“教的引导性”之间的难题。例如,沙市二中的“生命课堂”模式、沙市区实验小学的“做中学”素养课堂模式、沙市关沮中学的“415健康课堂”、沙市一中的“123成功素养课堂”、沙市北京路二小“三学三主互动式课堂”等等。

    目前,沙市区全区已经形成以区域策略为引领、以校本模式为特色的素养课堂教学模式集群,并探索形成了“常态、专递、名师、答疑”四个素养课堂教学模式,满足不同情景需求。

    深化素养课堂 “见经验、见成效”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沙市区课程改革紧扣时代脉搏,自觉践行“核心素养”理念,并在国内率先形成核心素养区域培养目标,构建出落实“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模式,在社会上产生积极反响。

    近年来,融入核心素养的中小学学科课堂教学百花齐放,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极大提升,教学质量也逐年攀升。特别是在教育部“一师一课”活动中,沙市区共获得90节部级优课、301节省级优课,沙市区部优课获奖比例居于全省前三甲。

    沙市区区域性课改探索实践经验也得到各方认可。2016年3月,《湖北教育》以《构筑素养课堂提升教育品质》为题给予专题报道;2017年,沙市区《聚焦核心素养建设素养课堂》作为湖北省区域推进课程改革的典型案例,经过层层遴选,荣获“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典型案例”。2017年,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杂志专题报道沙市区在探索核心素养落地方面成果,向全国推介沙市区课改实践探索的经验。2019年,《中国教师报》专访组专程到沙市考察区域性课堂改革的现场与经验成果,并用专版向全国推介。2020年8月,沙市区成功入选教育部“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2020年12月,沙市区教育局“十三五”主导课题作为湖北省重点课题成功结题。

    沙市区教育局局长代新堂表示,此次沙市区“四学策略”推动素养课堂出新出彩案例入选“中国改革2022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是对沙市教育的认可和肯定,也将进一步激励沙市教育人为构建区域核心素养培育体系,建设高品位现代城市教育继续努力奋斗。

3 上一篇  下一篇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