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8版:特别报道

书写生态宜居的荆州“答卷”
——2022年荆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纪实

    □记者 郭江峰 通讯员 罗杏子

    2022年极不寻常、极不容易。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决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要要求,推动“四化同步”、主攻“四大目标”,打好“四大会战”,聚焦建设江汉平原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积极应对超预期因素冲击,尽最大努力交出了殊为不易的荆州“答卷”。

    亮点1

    生态宜居城市建设开创新格局

    2022年,实际完成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预计140亿元,占年度目标投资额的117%。谋划市政基础设施项目366个,顺利完成古城小样板和城市新客厅概念性和控制性规划的编制,关沮新城和高新区国家级农产品物流中心被纳入省级发展战略,“1+10”重点功能片区按年初计划稳步推进,高效实施。

    城区实施主次干道雨污分流改造15条,改造管网雨污混错节点位350余处,开展水体清淤6万平方米,实施水生态修复建设约52万平方米;完成雨污分流及混错接改造86个,新建及改造排水管网224.35公里。同时,草市、城南2座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建完成,正式投入运行。

    亮点2    

    房地产市场和住房保障平稳运行

    2022年6月14日出台“房十条”,加大人才购房补贴、公积金贷款等政策支持。同年12月2日,研究制订房地产“新十条”,提振市场信心,满足市民改善性住房需求。

    2022年,全市新开工棚户区改造3345套、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9158套、发放租赁补贴1631户。制定《荆州市加快解决中心城区从事基本公共服务人员住房困难问题试点实施方案》,出台《荆州市加快解决荆州城区从事基本公共服务人员住房困难问题实施细则(试行)》,全面保障新市民、青年人生活品质。

    截至目前,已完成310个老旧小区改造任务,改造面积达337.28万平方米。荆州区和沙市区纳入城市建设领域连片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省级试点;公安县市政小区纳入全省“我为群众办实事”老旧小区改造联系点。

    亮点3

    建筑业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行业实力持续增强。湖北利达建设工程集团有限公司等12家本市企业成功入选2022年度全省建筑业重点培育企业。荆州市中心医院荆北新院一期和湖北华电江陵发电公司燃煤发电机组工程两个项目荣获中国建设工程最高奖“鲁班奖”,实现我市“鲁班奖”零的突破;荆州市复兴大道入围“国家优质工程奖”;雨台大道市政项目荣获“国家优质工程奖”;荆北片区湿地水系公园建设项目荣获中国“市政工程最高质量水平评价”;荆州广播电视发射塔迁建工程荣获“中国钢结构金奖”;楚天都市壹号院二期等7个项目荣获湖北省建设优质工程“楚天杯”;碧桂园·央玺一标段荣获全省“2022年度建设工程项目施工工地安全生产标准化学习交流示范项目”。

    亮点4

    争取政策资金取得新成效

    围绕国家政策导向谋划项目,争取资金支持。2022年,向上争取城市建设类中省补助资金共10.11亿元(同比增长3.22亿元)。同时,争取“保交楼”专项借款2.75亿元,争取保障性租赁住房政策性贷款19亿元。

    2022年4月,荆州市成功申报海绵城市建设省级示范,3年预计可获省级补助资金1200万元。在前期基础上初步谋划实施19项海绵城市建设项目,总投资约32亿元,计划2022—2024年建设完成,为申报海绵城市建设国家级示范城市筑牢基础。

    亮点5

    绿色节能低碳发展聚集新动能

    全年新建绿色项目38个,占全年建筑项目62.3%,累计建成节能建筑面积超过246.94万平方米,城镇完成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面积70万平方米。

    结合中心城区预拌混凝土(砂浆)现有生产能力、“十四五”期间产能需求及现有搅拌站数量等行业现状,制定预拌混凝土(砂浆)行业布局规划,《荆州市中心城区预拌混凝土搅拌站、预拌砂浆搅拌站和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布局规划(2022-2025)》已通过市规委会预审。

    2022年3月30日,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装配式建筑的通知》,印发《荆州市装配式建筑建设管理暂行办法》,对拟开发建设项目提出装配式建筑建设指标要求,作为土地出让条件,形成闭环管理机制。

    亮点6

    党建引领红色物业搭起群众连心桥

    红色物业扩面提质。中心城区1064个住宅小区实现物业管理覆盖100%。建立物业和环境管理委员会196个、成立业主委员会和自治管理委员会2741个,覆盖率达85.9%以上。

    专项整治效果显著。下发《关于印发〈荆州市专业化物业服务收费信息不透明问题专项整治实施方案〉的通知》,通过多种形式发布公告,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

    搭建一体化“数字化物业智慧服务平台”。实现“码”上举报,在线受理。在全省率先建立住房维修资金手机app缴交功能,实现缴交方式多样化、便捷化、信息化,维修资金管理做到“缴交快捷、查询清楚、使用方便”。持续整合优质调解资源,在中心城区成立30家物业纠纷调解室,中央华府小区“物业纠纷调解室”被评为“红色调解室”,经验做法在人民日报新媒体和学习强国等平台推广。

    亮点7

    优化营商环境打好翻身仗

    坚持巩固提升“高效办成一件事”质效,向社会各界作出十项公开承诺,大力优化营商环境。制定印发《荆州市工程建设项目建设审批环节、时间、成本优化方案》,大力提升了行政审批的质效,社会投资小型低风险和一般工业类投资项目实行“五证同发”,审批时限压缩至5天内,较省级时限压缩60%左右。

    出台《荆州市建设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改革实施细则(试行)》,将施工许可前图审调整为施工许可后检查。实行“0”个工作日审图,全年受理98个政府投资和工业园区项目施工图检查,面积240万平方米,较试点前平均缩短2—4个月。

    印发《荆州市工程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多验合一”实施细则》,设立工程建设综合受理窗口,依托省、市工改系统统一受理,项目竣工验收时间由50天压缩至最短3天内;施行施工许可无纸化申报、电子化取证,提升审批便利度;推行单位工程联合验收,助推企业早投产、早交付、早收益。

    亮点8

    美丽乡村建设开拓新局面

    “擦亮小城镇”建设美丽城镇高效推进。2022年,全市共完成“擦亮小城镇”项目338个,实际投资958192.87万元,通过开展以“七补齐”为重点的各项工作,使乡镇面貌焕然一新。

    江陵县熊河镇、石首市东升镇、松滋市沙道观镇、监利市周老嘴镇等4个乡镇被评为“2022年省级示范乡镇”。埠河镇天心眼村、涴市镇报德寺村入选“湖北省2022年度乡村环境微改造共建村”名单。

    乡镇生活污水治理成效明显。全市乡镇生活污水治理项目持续稳定运行,通过管网延伸,新增主支管网50公里;农村危房改造持续进行。实际完成农村低收入群体等6类重点对象危房改造666户,共使用中省补助资金1288万元。

    亮点9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聚焦传承与创新

    推进古城保护疏散。古城内已完成疏散外迁单位58家,疏散腾退的建筑面积16.3万平方米、场地15.2万平方米。编制《荆州古城保护疏散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为古城内文旅产业发展腾退空间。

    名城保护机制日臻完善。出台了《荆州市中心城区历史建筑修缮管理办法》,荆州古城顺利通过住建部专家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项评估验收。在住建部组织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座谈会上,市住建局主要领导在全国范围内推介荆州名城保护工作先进经验。拍摄《名动天下荆州古城》专题宣传片,并联合市政协在古城宾阳楼举办“荆州名城保护40年成就展”,取得较好的宣传效果。

    历史街区和建筑保护取得新进展。目前,我市5条历史文化街区已修缮2条,中心城区100处历史建筑已修缮23处。去年5月,支持沙市洋码头文创园申报湖北省城乡建设发展引导项目,获得奖补资金120万元。

    亮点10

    干部队伍建设呈现新气象

    群防群控筑牢第一防线。在疫情防控中,全系统党员干部亮身份、见行动,勠力同心、日夜鏖战。

    “引才”上更加注重梯次合理。举办年轻干部座谈会等6场次,制定建设行业领军人才计划,引进高层次人才11名。

    “育才”上更加注重优质实效。在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和信访维稳一线培养锻炼干部,激励干部始终保持奔跑、燃烧、沸腾状态,进一步营造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

    “用才”上更加注重因地制宜。建立住建系统各级党组织联系服务专家人才名单,健全联系服务机制,技术职称较高的老同志负责管理工作,对青年干部进行“传、帮、带”,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合理流动的良性机制。

下一篇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