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裴蜀华 佘海艳 王大玲 伍丹 陈丹 黄思明 谭馨 孙晓旭 松滋市代表团审议有关工作报告。 石首市代表团审议有关工作报告。 公安县代表团审议有关工作报告。 洪湖市代表团审议有关工作报告。 (梅闻 潘路 张梦瑶 柯以鹏 孙杨 摄) 民生,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着力推进民生福祉改善,加快提高人民幸福生活品质。 就业、医疗、教育、社区治理……一系列群众关心的问题,就是荆州民生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如何继续兜牢民生底线,提升民生福祉?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结合工作实际谈希望、提建议。 “荆州发展的每一步,都有‘民生’二字的考量,而稳就业就是稳民生。”市政协委员邱婧说,我市坚持以劳务品牌建设促进群众就业增收,实现树一个品牌、富一方百姓。针对社会各界广泛关心的“招工难”“就业难”问题,她建议持续推进“才聚荆州”“能人返乡”等工程,推动高校毕业生创业补贴等系列扶持政策落实落地。 近年来,平台经济迅猛发展,依托互联网平台就业的外卖送餐员、网约车司机、快递员数量大幅增加,新业态劳动者在劳动合同签订、社保缴纳、工伤维护等劳动权益保障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对此,市政协委员郭红萍建议,要强化思想引领,完善服务保障,加强服务阵地建设,组织职工开展各类活动,积极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合法权益。 从“治理”到“智理”,智慧社区建设始终以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让基层管理更高效、市民生活更便利,市人大代表刘济文建议,用好国资央企的技术、资金、人才等优势,在信息化项目建设中把信息安全放在更重要位置,加快智慧社区、平安社区建设,智能化解决当下高空拋物监控、电瓶车进电梯管理等难点问题,不断提升中心城区能级品质。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一直是代表、委员们高度关注的内容。 “目前,校外培训治理还存在着疏与堵、审与管、供与需、标与本等亟待调和的矛盾。”市政协委员周灿璨代表民革荆州市委会建议,进一步加大“双减”政策的宣传力度,加大托管机构的监管力度,建立共同监管、联动处置机制;进一步加大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有效打击违规行为,做到违规治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进一步加大执法队伍建设力度,统筹加强执法力量配备、制定执法清单、规范执法流程,为推进教育“双减”政策落地保驾护航。 从一个个民生热点到健康荆州建设,处处都有代表、委员的声音。 市人大代表李国军对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建设健康荆州”印象非常深刻。作为一名从事急诊、重症医学临床一线工作的基层代表,他希望尽快尽早创建荆州市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建立健全重症医学质量控制体系,强化重症医学人才队伍培养,有力推动全市重症医学诊疗同步发展,确保医疗质量与安全,为广大危重症患者提供更优质、高效的诊疗服务。 农村地区地域广、人口多、底子薄。市人大代表谢爱娥建议,继续加大农村医疗保障力度,加大对基层卫生服务的投入,将农村基层医疗卫生建设与乡村振兴等有机结合,进一步改善医疗设施条件,更新诊疗设备、改善就医环境,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硬件提档升级,满足百姓就医需求。 办好民生关切事,托起“稳稳的幸福”。代表、委员们字字句句无不说到了百姓的“心坎上”,未来人民群众的生活一定会越来越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