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组稿记者 荆文静 通讯员 沈平 五年来,荆州市残疾人联合会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残疾人事业的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为指导,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市广大残疾人和残疾人工作者,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历次全会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紧围绕“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这条主线紧盯“残疾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目标,聚力打赢“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战”难点,认真组织实施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文体等重点项目,努力为党和政府分忧、为残疾人解难,全市残疾人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五年发展成果回眸 残联组织改革 出台《荆州市残疾人联合会改革方案》,共分总体要求、改革措施、组织实施3大块,改革措施涉及8个方面共23个硬核措施。 目标 壮大全覆盖的基层残疾人组织,搭建全方位的残疾人服务平台,健全全领域的社会动员机制,进一步提高联系、凝聚、服务残疾人的能力和水平,促进残疾人平等参与、融合共享。 “十四五”发展规划 出台《荆州市残疾人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明确了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文体活动、权益维护和残联组织自身建设等六大任务、具体目标和实施规范。 目标 到2025年,基本实现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协调发展。全市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更加健全;残疾人就业创业更加充分;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无障碍环境更加完善;助残社会氛围更加浓厚;残疾人事业基础保障条件明显改善,残疾人事业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明显提高。 深入基层走访探视 建立市残联特殊困难残疾人家庭访视制度,组织干部职工深入基层、深入残疾人家中走访调研,结对帮扶。 大力推行“放管服”改革,让残疾人办事“最多跑一次、一次办完”,让“马上办、上门办”成为残联工作常态。 精准脱贫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 ●2018年以来,市残联六大举措狠抓行业扶贫助力脱贫攻坚战。截至2020年12月,全市50111名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脱贫。 ●残疾人“两项补贴”应补尽补 累计发放33625万元,惠及困难残疾人44949人、重度残疾人60827人。 ●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 累计投入2115万元,3525户完成改造。 ●残疾人技术技能培训 帮助建档立卡残疾人发展生产、就业创业增收。 将全市无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全部纳入低保、五保,享受兜底帮扶。 ●残疾人自主创业 扶持残疾人自主创业347人,扶持残疾人技术能手430人。 ●残疾人驾驶技术培训 210名残疾人经东方时尚驾驶培训学校培训取得驾驶证,每人给予2000元补贴。 ●残疾人特教中专班 依托长江艺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开班,组织残疾人学生学习电子商务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知识,学制3年,市残联每人每年资助5000元学费,已有63人毕业。 努力实现残疾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加强残疾人康复工作 ●出台《荆州市残疾人康复救助实施办法》,共为5332名0至14岁残疾儿童进行了康复救助服务、免费为750名贫困下肢残疾人适配了假肢、50111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全部实现家庭医生签约、免费为听障残疾人适配助听器500个、免费发放残疾人辅具6000多件。 ●实施贫困残疾人家庭的精神残疾人免费服药及住院补贴救助,对服药的贫困精神残疾人每人每年补贴500至800元,对住院治疗的精神残疾人每人每年补贴1000至3000元。有康复需求的持证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率达到90%以上。 推进残疾人教育培训和就业 ●免费为225名盲人朋友开展线上保健按摩培训,免费为433名残疾人开展线上抖音、短视频、电商培训,共为10588人次残疾人开展技能技术培训。 ●通过集中安排残疾人就业、分散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扶持残疾人自主择业、能人带动就业、公益岗位援助就业等措施帮助残疾人就业,新增残疾人就业7357人。全市盲人医疗、保健按摩机构发展到168家,从业人员406人。 丰富残疾人文化体育生活 ●广泛宣传“平等、参与、贡献”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核心价值理念。 ●积极开展“残疾人文化周”、残疾人文化进家庭“五个一”活动。残疾人作家李超洪编著的残疾人励志书籍《强者的人生》出版发行。在中、省、市残疾人文体活动中斩获丰硕成果,成功举办荆州市残疾人文艺汇演。 ●大力开展“残疾人健身周”和残疾人运动员选拔培养,储备了一批优秀残疾人体育人才。全国第十一届残运会中,我市残疾人运动员获得2金2银1铜。 拓展残疾人组联工作 ●全市125个(街道)成立残联,1860个村(社区)成立残协,配齐残疾人专职委员。 ●12名残疾人工作者当选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 ●1个县新建了残疾人综合服务大楼,2个县、市改建了残疾人康复中心,江陵县新建的残疾人托养中心和监利市7000平方米残疾人康复中心投入使用,市本级12000平方米的残疾人康复中心春节后有望动工。监利市程集镇国庆河村“残疾人之家”项目作为省残联第一批试点单位投入使用。 ●组织残疾人参观博物馆、图书馆、园博园,参加文体活动、志愿活动,全市各类助残组织共开展志愿助残活动1000余次。 维护残疾人权益 ●处理领导批示件和残疾人来电来信700多件次、来访1200多人次,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 ●出台《荆州市中心城区残疾人免费乘坐公交车实施办法(暂行)》,2022年1月1日起,中心城区残疾人免费乘坐公交车,已有1200名残疾人累计免费乘坐公交车108000次。 今后五年工作部署 坚定不移以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推动残疾人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深入思考做好新时代残疾人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围绕加快推进荆州建设江汉平原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奋斗目标,调整工作努力方向和着力点,推动残疾人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千方百计补齐发展短板和弱项 促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更加健全 加大惠残政策落实力度 ●残疾人社会救助实现应保尽保。 ●全面规范发放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推进“两项补贴”标准逐步提高。 ●“十四五”期间为9500户残疾人家庭免费实施无障碍改造。 ●对参加汽车驾驶证培训考试的残疾人给予一次性2000元驾考补贴,落实对符合要求的残疾人机动轮椅车使用人全覆盖发放燃油补贴制度。 ●继续实施残疾人免费乘坐中心城区公交车特惠政策,推动各县(市、区)普遍开展。 ●进一步拓展为残疾人购买意外伤害险的范围和数量。 ●为5000名残疾人提供寄宿式、日间照料和居家托养服务。 拓宽残疾人培训就业渠道 ●出台《残疾人就业创业培训补贴制度》,与人社部门合作,搭建残疾人就业信息平台,促进5000名残疾人就业或再就业。 ●构建残疾人职业重建体系,培育第三方机构承接职业评估、岗位开发、就业心理辅导、支持性就业、岗位培训等服务,形成残疾人求职就业服务多方供给、残疾人职业生涯全程服务格局。 ●建设残疾人创业孵化平台,组建创业导师团队和服务团队,提供专业化、全环节的创业服务。 ●以阵地建设为基础,以项目造血为重点,打造可复制的辅助性就业模式。 ●实施残疾人精英培育计划,培养一批行业精英、技术精英。 ●推动落实市政府残工委成员单位招录残疾人政策,五年内各单位至少招录1名残疾人就业。 持续推进残疾预防、精准康复与辅具适配 ●每年开展康复筛查及培训,继续实施0至14岁残疾儿童康复项目,实现全覆盖。 ●严格兑现贫困残疾人康复训练期间生活补贴政策,确保残疾人不因信息闭塞和生活困难而错失康复机会。 ●加大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进度,力争2023年底市残联本级康复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 ●聘请第三方开展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绩效评估和质量监督,推动全市辅具服务规范化,增加服务项目和品类。 ●全面落实《残疾人基本型辅助器具适配补贴管理办法(试行)》,持续加大普及型假肢和常用辅助器具的免费适配力度,使有需求的残疾人得到免费适配。 ●探索实施残疾预防的新思路,从源头上减少残疾发生。 全面推进残疾人教育 ●全面筛查摸底未入学适龄残疾儿童,配合教育部门“全覆盖、零拒绝”送教上门,使残疾儿童受教育率达到98%。 ●推动以职业教育为主的特教高中阶段教育和残疾儿童学前教育,严格兑现残疾大学生奖励政策,支持残疾儿童康复机构创办康教合一的学前教育。 ●继续实施国家专项彩票公益金助学项目,推广国家通用手语,完成500人扫盲任务。 加大法治建设力度 ●大力宣传《残疾人保障法》和其他残疾人事业法律法规。 ●做好市长热线、阳光信访、行风热线和中残联信访系统等平台中残疾人诉求处理,确保残疾人诉求有处诉、有人管。 ●健全律师顾问制度,为残疾人提供法律援助、法律服务和司法救助,严厉打击针对残疾人的违法犯罪活动。 ●推进城乡无障碍建设以及中心城区残疾人机动轮椅车主和残疾人代步车主的教育引导。 加强文化体育建设 ●加强新时代残疾人观的宣传和先进文化建设,倡导扶残助残与自立自强。 ●抓好“全国助残日”和“国际残疾人日”等节日集善宣传。 ●开展残疾人文化周活动,实施“残疾人文化进家庭五个一”项目,推动基层广泛开展残疾人文化活动。 ●组织开展“全国特奥日”“残疾人健身周”等群众性体育活动,加强对残疾人文艺人才和体育人才的选拔、培养和储备,发挥沙市区特校作为全省残疾人羽毛球训练基地的功能,争创更大竞赛成果。 推进群团改革向纵深发展 ●纵深推进我市残联系统群团改革,建立残疾人代表委员意见建议征集管理制度,畅通残疾人民意上达渠道,推动各级专门协会制度、经费、场地、活动“四个落实”。 ●加强和改进残疾人服务工作。 ●加强对残疾人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履职能力指导。 ●加强残疾人证“一网通办”“跨省市通办”平台对接。 加强全面从严治党和党风廉政建设 ●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巩固并深化市委第六巡察组巡察市残联反馈问题的整改成果。 ●纵深推进“优化干部作风、优化发展环境”工作,锻造清廉、担当的干部队伍,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