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记者匡奕君卢成海特约记者杜川通讯员张世琳 当前,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保健康、防重症”成为主要目标。 感染患者激增、医护人员锐减、医疗资源紧缺……在这场惊心动魄的抗疫大战中,医院面临着更加复杂、更加艰巨的考验与挑战。 同心战疫,共克时艰。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荆州一医党委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全院一盘棋、上下一条心,动用一切力量,统筹全院资源,全力以赴做好新冠病毒感染救治工作,千方百计满足市民就医需求,最大限度保障群众生命健康。 病毒无情人间有爱 重点护好“一老一小” 由于免疫力较差,新冠病毒感染对老年人、儿童危害更大,新冠感染急危重症救治工作,更要重点保护好这“一老一小”。 在荆州一医呼吸与重症医学科,由原来的2个普通病区、1个重症病区,扩容到4个重症病区、2个危重症病区,规模扩大了一倍,全部用来收治新冠感染 重症及危重症患者,尽量做到“应收尽收、应治尽治”。 “肖主任,23床患者肺部病灶进一步增多,喘气越来越重。”“立刻转到RICU,准备呼吸机,我马上过来。”“肖主任,血液科患者出现呼吸困难,请求会诊。”“好的,先给氧维持氧合,我抢救完患者马上过去。”……荆州一医临床一党支部书记、呼吸及危重症医学科主任肖卫每天不停奔忙着。 冬季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随着患者人数和阳性病例的增加,本就忙碌的医护人员们更加夜以继日。在非常困难时期,肖卫每天带领科室70名医护人员,始终坚守在呼吸重症患者的救治第一线。 2022年12月25日,骨科收治了一位70多岁合并新冠感染的老人。26日,由于病情突然加重,老人被迅速转到呼吸重症病区。经过高流量给氧、无创呼吸机等对症治疗,老人病情仍未得到改善,双肺已呈“白肺”。27日晚,老人被紧急转到呼吸危重症病区。在肖卫及病区主任张煦的努力下,经过5天的有创呼吸机等治疗,新年元旦这天,老人呼吸、精神状态恢复得很好,肺部病灶明显吸收,成功脱机拔管,转入普通病房继续治疗,即将康复出院。 “呼吸与重症医学科收治的都是重症和危重症患者,他们大多数是合并有多种慢性基础性疾病的老年患者。在大家的精心治疗下,像这样成功治愈的老人还有很多。”肖卫说,虽然日夜坚守很疲惫,但看到一个个患者恢复健康,内心无比欣慰。 荆州一医儿科承担着城区及周边县市急危重症儿童救治任务。感染高峰期以来,儿科门诊、急诊量及住院患儿数量均创新高。医护人员进入连轴转工作模式,他们咬紧牙关、团结一心、连续奋战,为孩子们撑起“守护伞”。 半个月前,儿科收治了一名6岁的男童。孩子入院时呼吸困难,且合并肺炎、胸腔积液等多种并发症,病情危重。在儿科呼吸专业组组长谢中国及其团队的共同努力下,经过支气管镜检查及肺泡灌洗术、呼吸机辅助通气、抗感染等治疗措施,2周后,患儿终于病情好转,康复出院。 在儿科病房“临时爸爸”“临时妈妈”的精心呵护下,已有近200名患儿治愈出院。 巡诊县市指导救治提升基层诊疗水平 春节临近,我国即将迎来城乡人口大规模流动,可能导致新冠病毒快速传播。农村地区地域宽广、人口庞大,但人均医疗资源有限,如何应对广大农村地区感染高峰,成为巨大挑战。 作为综合性三甲公立医院、长江城市群医疗卫生中心,荆州一医除了承担本院繁重的救治任务,还积极履行社会职责,同时肩负着对各县市区医疗机构巡诊医疗的重任,指导基层做好新冠重症患者的救治工作,守护好基层群众的生命健康。 随着政策调整,疫情防控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医疗救治上,特别是对危重症患者的及时治疗。今年元旦期间,荆州一医在自身战斗力减员的困难情况下,仍然派出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重症医学科、护理部、中医科、营养科等多学科联合专家团,分别前往监利、江陵、洪湖等县市进行业务指导、救治帮扶。 每到一处,荆州一医专家与当地医护人员进行业务交流、授课,并给予技术上指导,促进基层诊疗水平快速提升。荆州一医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尽最大能力帮助基层,规范基层医疗机构对新冠病毒感染病人诊疗、用药,提高对危重患者的诊断救治能力。 “坚持早介入、早预判、早治疗,关口前移,防止轻症拖延成为重症。”“及时发现病情进展的危险因素,对于出现重症预警信号的患者应及时引导至医疗机构就诊。”……在荆州一医专家帮助下,通过巡回医疗、远程医疗、及时转诊等方式,基层医疗机构不断强化精细化管理、精细化救治,最大程度提高救治成功率。 在“保健康、防重症”的关键时刻,荆州一医上下团结一心,勇担社会责任,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坚定的信念行动,保质保量完成医疗救治任务,尽最大力量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