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绣林街道办事处党工委书记吴连杰: 真抓实干打赢“收官战”奋勇争先谋好“开局篇” 绣林街道办事处作为石首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阵地,将始终以重任在肩的责任感、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在坚决打赢2022年“收官战”的基点上,谋划好2023年“开局篇”,以“奋勇争先”的姿态接续前行,为全力推进“三城三化三翻番”,全面建成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市贡献绣林力量。 以更加饱满的热情,真抓实干,努力营造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一方面把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大干快上、全力冲刺各项发展目标。一是以征地拆迁保障发展。围绕全市项目建设重点,全力以赴推进征地拆迁,加快推进德永盛二期、五湖生态、绣林新园以西等10个项目的双征工作,同时,对已签约的房屋,加强房屋拆除督办,为项目加快建设争取时间;二是以招商引资支撑发展。坚持主要领导带头走上招商一线,举全处之力、聚全处之智,抢商夺资、招大引强,确保东方雨虹、禹恩防水等一批亿元项目签约落地,投产建设;三是以平台建设服务发展。加快推进中小企业孵化园二期建设,完善园区水电路网等配套功能,积极稳妥推进遗留问题化解,重点在孵化园建设、管理、运营上下功夫,着力推动公司走出困境,实现涅槃重生,产生效益。 另一方面谋划好2023年工作抢开局。坚持把发展摆在突出位置,加强政策研究、形势分析,集中优势力量和资源,抓招商、争项目、优环境,推动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是发起招商引资新攻势。坚持把招商作为一种责任、一种激情、一种态度、一种情怀,强化“一把手”招商主体责任,以盘活中小企业孵化园为己任,围绕“1+2+1”产业体系,加强产业链全景图和招商线路图研究,“按图索骥”主攻一批投资实、贡献大、可承接的好项目,不断为镇域经济发展注入源头活水;二是再掀项目建设新热潮。树立抓高质量发展必须抓大项目、好项目的理念,以“逢五调度”观摩为抓手,变压力为动力,狠抓项目争取和招引,力促项目投资量、实物量、工作量“三量齐增”,重点谋划金平工业园区还建点、绣林中小企业孵化园公共服务中心项目、绣林中小企业孵化园一期A2地块项目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以项目建设支撑起镇域发展的“四梁八柱”;三是打造营商环境新优势。落实好中省市稳经济一揽子措施,坚持“主动、用心、高效”服务原则,深入了解企业发展规划和现实需求,努力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找到解决企业难题、助推企业发展的新路子。常态化开展重点企业走访,定期组织开展洽谈会、银企对接会、企业家座谈会等活动,不断提高政策便捷性、直达性、普惠性,全面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服务效能。 以更加务实的举措,担当作为,努力营造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一是打好矛盾化解攻坚战。坚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全面排查化解风险隐患,重点围绕征地拆迁、涉房涉诉等各类不稳定隐患进行全面排查清理,建立工作台账,抓防范、抓倾向、抓萌芽,确保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件件有回音,坚决防止矛盾纠纷激化或发生群体性事件,为全市平安创建和大局稳定夯实绣林基础。 二是打好安全生产持久战。持续开展食品、燃气、企业、危房等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和安全生产大检查,推进重点行业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双重预防机制;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预案,配合交通、应急、自然资源等单位切实做好防灾减灾救灾和急难险重突发公共事件处置,坚决遏制辖区内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 以更加昂扬的状态,团结奋进,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一是知责敢为勇担当。不断增强政治责任感,知重负重、攻坚克难,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有方、守土有效,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事事落实到位”的执行力、“致广大而尽精微”的精气神,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抢挑“重担子”、敢接“烫山芋”、能啃“硬骨头”,在矛盾问题上较真碰硬,在风险挑战前豁得出去,恪尽职守、夙夜在公,撸起袖子加油干,心无旁骛抓落实。 二是敢为善为提能力。绣林街道地处中心城区,流动人口多、遗留问题杂、工作任务重,我们将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载体,强化党员干部的培训教育,系统提升广大党员干部的“八种本领”“七种能力”,推进全处党员干部在重大机遇面前主动出击、乘势而上,不犹豫、不观望;在矛盾难题面前挺起脊梁、敢于担当,不推诿、不逃避;在风险考验面前敢于斗争、积极应对,不畏缩、不躲闪,以精湛的业务、过硬的素质扛起事业发展的“重担子”。 三是务实善为强作风。坚持“规范、规矩、程序、标准”,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深化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集中整治,引导全处广大党员干群务实担当、奋勇争先,持之以恒纠“四风”、树“新风”,不断巩固拓展作风建设成效;强化执行力建设,时刻做到上级重大决策部署在哪里,绣林中心工作推动到哪里,监督检查就跟进到哪里,以铁的纪律保障各项工作见行见效、落地生根。 团山寺镇党委书记文金刚: 建设生态和谐富美团山打造鄂南窗口明星乡镇 2023年,团山寺镇党委、政府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紧扣市委、市政府工作大局,紧紧围绕建设“生态和谐富美”团山寺的总体要求,以新型工业名镇、生态农业强镇、宜居宜业新镇、特色旅游小镇、边界商贸重镇为目标,打造鄂南窗口明星乡镇。 坚定不移“抓引领、提效能”。强化党建引领。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动群众,广泛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共同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美好家园。依托“三个合作社”,发展壮大鸭蛙香稻、阳光玫瑰、水晶藠头、瓜蒌、青蒿等特色产业,奋力推进村强民富,着力建设一批荆州乃至全省村集体经济示范村。 强化队伍建设。开展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全面提升村(社区)干部的政治能力、业务素质和履职能力。加强后备干部“纳新工程”和“育苗计划”,壮大村级后备力量,提升村党组织整体活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党性党风党纪教育,着力打造勤政廉洁、奋发有为的干部队伍。 擦亮党建招牌。严肃党内组织生活,强化督查指导。抓好软弱涣散党支部的整顿提升,发挥先进党支部的带动和引领作用,并不断挖掘新的党建工作优秀突出典型,打造“党支部建设示范点”。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产学互动、注重实效为原则,开展系列“比学赶超”活动,形成党建共筑、业务共促、资源共享、人才共振的工作新局面。 千方百计“增投入、强后劲”。抓招商引资不动摇。主要围绕资源抓招商,重点做好秦克湖特色文体、六虎山智慧康养等项目招商。围绕存量抓招商,针对乡镇建设用地紧张的实际,采取“腾笼换鸟”的方式,对闲置资源及时处置,以存量换增量。围绕龙头抓招商,以全市“1+2+1”主导产业为主攻方向,依托永瑞电子,通过产业招商、以商招商将电子信息配套产业引进来,形成乡镇特色产业集群。 抓工业调度不松劲。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常态化开展“十问十帮”活动,落实惠企政策,聚焦订单、融资、招工等关键因素,帮助企业纾困解难,助力市场主体稳生产,稳投资,稳发展。 抓投资入库不漏项。加大项目建设支持力度,用好专债项目,加快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入库入统,积极争取农业、文旅、水利、交通等领域重点项目,确保项目“应入尽入、颗粒归仓”。 抓商贸运行不懈怠。振兴传统商贸口子镇,依托团山寺镇两省四县市特殊区位优势,谋划改造升级镇级商贸中心、新建镇粮油应急配送中心等项目,打造西南片农产品加工中心。 持之以恒“强产业、美环境”。壮大农业产业。在“三带三片”“一村一品”的基础上,大力发展采摘农业、观光农业。全镇铺开48000亩鸭蛙香稻生态产业种植,形成强势特色产业。扩建、新建育秧工厂,规范提升农业基础设施,全面实行生态种养模式,既保障鸭蛙香稻绿色品质,又保护绿色生态环境。 推动增收提效。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聚焦鸭蛙香稻等农业主导产业,继续加大优良品种及农业机械新机具、新技术推广,全面提升农业生产能力。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农业骨干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推进技术升级改造,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推动团山寺成为主导产业突出、产业链条完整、创新措施活跃的农业产业强镇。 保护生态环境。积极实施“擦亮小城镇”建设美丽城镇三年行动,建设示范型乡镇。进一步提档升级生活垃圾收运体系,持续整治农村人居环境。紧抓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推进小微水体、黑臭水体整治,持续改善水环境。 突出绿色和谐。严格按照建房审批程序,审批农村个人建房。坚持清理违法占绿、处理违规砍绿,在镇区见缝插绿、见空补绿,在乡村植树造林增绿,全力守护好绿色生态环境。积极倡导文明生活新风尚,全力维护白鹭等动物的生存环境,让绿色发展、绿色生活成为团山文明的新常态。 加速旅游提级。以打造石首“后花园”为目标,借助秦克湖、古荡湖、白鹭岛、青少年研学实践营地、五彩桂花园、六虎山等乡村旅游“打卡点”,重点发展农耕体验游、乡村休闲游、生态采摘游及美食品尝、跳山鼓表演、紫米糍粑节等活动,着力提升团山寺旅游的休闲韵味,吸引更多游客在团山寺慢下来、停下来、住下来,助力“美丽乡愁”向“美丽经济”转变。 多措并举“夯基础、惠民生”。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牢牢聚焦工作重点,全面落实“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等各项帮扶政策,跟踪监测收入变化,对存在返贫致贫风险的农户,按照“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原则,实施精准帮扶,有效防范化解返贫、致贫风险。紧盯脱贫群众持续稳定增收,通过支持发展产业、帮助就业务工等有效措施,不断提高群众收入水平。高质量建设2023年度衔接资金项目,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推进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认真办好民生实事。抓好水利项目工程建设,加强小型水利设施维修养护,加大沟渠疏洗力度;全力配合宜山垱灌站、王蜂腰灌区、四口水系、韩高湖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项目,荆南四河堤防整治二期工程—栗林河堤防友谊桥至北横堤长8.2公里堤顶公路项目建设;持续推进农村公路安保工程、危桥改造、提档升级和断头路建设。 扎实推进安全维稳工作。加强矛盾纠纷隐患排查,把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深入推进“平安团山寺”建设,持续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大力实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严格落实安全监管责任,重点对建筑工地、道路交通、人员密集场所等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开展再排查和再整治,突出隐患治理,强化宣传教育,超前做好安全防范,筑牢安全生产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