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4版:特别报道

深度参与荆州发展 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访长江大学人文与新媒体学院副院长李征宇

    □记者解慧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2013年,抱着对古典文学的热爱,李征宇从湖南长沙来到荆州长江大学,开启全新生活。

    “从小我就好奇李白诗中的江陵在哪里,长大后,许多长辈又经常向我谈起三国的故事,比如刘备借荆州,关公守荆州,于是荆州在我脑海里深深扎下了根。”说起到荆州的缘由,李征宇回忆,“2012年6月,我从南京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毕业,当时长江大学文学院正在招聘,关于荆州的记忆一下子被激活了,加上荆州教育资源丰富,于是毫不犹豫投递了简历。”

    2013年4月,李征宇来到荆州,正式成为长江大学文学院的教师。2014年李征宇在荆州结婚,从此他把家安在了荆州。近年来,李征宇深度参与荆州社会事业的发展,为荆州城市建设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随着与荆州的感情不断加深,他也在不断思考,想要为荆州的发展贡献力量。“我对于传统文化,古代文史知识比较熟悉,所以,几番思索之后,做了两个决定,第一,把自己的研究重心转移到与荆州相关的荆楚文化上来,第二,通过挖掘整理研究荆州的历史文化,推动荆州的文旅发展。”

    从2017年到2022年,李征宇先后参与《荆州文化简史》《荆州书法史》的编撰,受市委宣传部委托,主编大型历史文化散文《楚韵之魂》。

    加入九三学社并担任政协委员的7年中,围绕发展荆州文化旅游,李征宇提出十多项提案和建议,例如《关于整合历史文化资源,推动我市旅游发展的建议》《文化为本,策划优先——关于荆州古城宣传推介的建议》《进一步挖掘提炼楚文化元素,加快建设荆楚文化传承发展》等,这些建议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先后被列为重点提案、重要提案,或被评为优秀提案,许多建议都被相关部门采纳。

    “在荆州工作生活9年,荆州的变化很大,我觉得荆州的水更绿了,天更蓝了,道路更通畅了,总体来讲,生活在荆州挺好的。”谈起荆州的变化,李征宇发出由衷感叹。“尤其是长大旁边现在正在如火如荼建设荆州大学城,以后肯定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加上荆州的文化旅游事业欣欣向荣,特别是随着纪南文旅区建设推进,2019年方特园、园博园开园后,更是引爆了荆州的文化旅游。”

    李征宇希望荆州的城市建设变得更好。作为高校老师,他希望有更多的科研成果能够运用到荆州的社会经济发展当中去,为荆州培养更多更好的新一代大学生,踏踏实实地留在荆州,为荆州社会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下一篇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