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4版:荆州区新闻

区城管部门着力给流动摊点“安家”
一城“烟火气” 浸润“文明风”

    本报讯(通讯员范利利)马路市场及流动夜市治理一直是城市管理中的“老大难”问题。去年,区城管执法局在社区支持下,在城南街道范围内人员密集社区布局设置8个流动摊点临时安置示范点,既保留了便民“烟火气”,又浸润了城市“文明风”,让“老大难”问题实现破局。

    疏堵结合让流动摊贩“安家”

    走进新风流动摊点临时安置示范点,现场干净整洁,井然有序。

    虽然卖菜高峰已过,这里依然十分忙碌。摊点不再流动,新风流动摊点临时安置示范点为摊贩配置雨篷,让买卖双方都不再担心刮风下雨;施划经营区,建设一排排崭新的仿古式流动商亭,完善水电等基础设施;设置占地2000平方米的停车场,提供停车泊位100余个。配套标准公厕,修建中的仿古风标准公厕建筑面积约120平方米,提供9个蹲位,并设置残障人士蹲位和通道。

    “城管部门响应群众呼声,配套建设公厕,既让大家方便,更让摊贩们放心‘安家’,安心入驻示范点。”区城管执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公厕已基本建成,正在开展收尾工程。

    菜贩肖师傅,是一位腿脚不便的残障人士。肖师傅说,他入驻该示范点后,因为菜品不错,有了固定的客户群,生意不错。72岁的曾姨妈是新风社区居民,她开心地说:“现在,我们走出家门就能买菜,很方便。”

    有序经营选择合适示范点

    城南街道共有10个社区,多数社区地处城乡结合地段,一些市民习惯把家里的蔬菜带到附近人流集中地段自产自销,导致流动摊贩、占道经营等问题屡禁不止。

    “建设新风流动摊点临时安置示范点,选址最困难。社区既要考虑便民,又要不影响大学城整体规划。”城南街道新风社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新风社区地理位置特殊,辖区有居民、学生逾6万人。这片城乡结合地覆盖大学城,人口密集,人车拥堵严重。去年10月,社区在新风二路确定示范点地址,投资40万元建设占地3000平方米的流动摊点临时安置示范点,可容纳150户摊贩进场经营。

    该示范点建成后按2个时段运营,上午是农贸市场,下午是小吃夜市,基本覆盖了以前占道经营的类别,规范了流动摊贩经营行为,不仅形成有序经营的城市环境,还进一步优化了营商环境。

    规范管理实现“三赢”局面

    为兼顾城市“文明”与小商小贩“生计”,区城管执法局坚持“以人为本”工作原则,以“不影响市容环境、不影响消防安全、不影响道路交通、不影响市民生活”为原则,在城南街道8个社区分别设置流动摊点临时安置示范点,引导流动摊贩入驻示范点,让占道经营规范管理、实现“合法化”。

    “流动摊点临时安置示范点工作仍在探索和试点中。”区城管执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城南街道布局有新风、御河、新民、梅村、白龙、九阳、四机、荆西等8个流动摊点临时安置示范点,其中新民、四机、九阳示范点在建,御河、新风示范点已建成或试运营。

    下一步,区城管执法局将进一步完善摊点摊区设置引导、摊主清洁卫生责任、群众投诉现场快速处置等管理机制,使城市管理工作真正做到放而不乱、管而不死、治而有序,实现摊贩“安家”、居民便利、市容规范“三赢”局面,为城市带来更多最抚凡人心的“烟火气”“文明风”。

3 上一篇  下一篇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