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1版:01

一场千里奔赴的乡情对话
——荆州承接广州纺织服装产业转移速记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孟静 通讯员 周栎 杨婕

    1月2日,荆州市委书记吴锦带着市县两级主要负责人风尘仆仆赶赴广州。一下飞机,大家兵分多路,马不停蹄直奔海珠区、虎门、清远等纺织服装产业聚集地。

    次日,一场恳谈推介会在海珠区举行。百余名纺织服装企业家和行业协会负责人到场,其中多数是湖北人,尤以荆州籍居多。

    海珠区是全国服装加工贸易基地,年交易额约2000亿元,中大商圈更是行业风向标,附近康乐、鹭江等城中村聚集数万家小微企业、数十万从业者。现在城中村面临改造,其中30万湖北人何去何从,牵动着广东和湖北两省的心。

    广东有意把海珠纺织服装转移到清远市,打造万亿产业。清远派出高规格团队到广州五次招商。

    湖北省委省政府专门开会研究,省经信厅和商务厅厅长带队到广州对接。荆州作为全省唯一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自然要冲在最前面。

    新年伊始,千里奔赴,为的是乡情,更为地方发展。招商不仅关乎情怀,更要保障利益。产业转移绝不仅是企业搬迁,还要构建产业生态。荆州为何要承接纺织服装这个传统产业?自己的业态如何?接不接得住转移?商会负责人与企业老板在恳谈会上抛出系列疑问。

    老板:产业地位下降,荆州:回去以后有什么发展前途?

    这里是回归创业的天选之地!

    2022年底的一场疫情,成为海珠区纺织服装产业转折点。当地政商两界开始重新思考产业前景。

    广东省政府国资委原主任李成说,“产业转移时机到来”。海珠纺织服装业面临创新升级难题,人力、土地、能源成本上升,比较优势减弱,加上城中村改造,产业转移早已提上政府议事日程。去年底广州疫情主要集中在海珠区,更增加地方政府整改决心。

    中国纺织进出口商会会长曹甲昌也说,过去纺织服装外贸出口贡献很大,如今地位下降,从发达地区向内地转移,已是不可扭转的客观趋势。但这不是说纺织服装产业不重要,国内年人均衣着消费1440元人民币,发达国家年人均消费1000美元,国内消费潜力很大。

    “湖北人是广东纺织服装产业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广东湖北商会会长滕华国说,海珠区湖北小微老板多是裁缝,水平高,工资也高,高级服装都找湖北人做。引导湖北人返乡,对做大做强湖北纺织服装产业大有可为。

    “回去以后有什么发展前途?”老板们反复比较荆州和清远。

    “我们有五大优势!”荆州市副市长金鹏回答,荆州是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有政策优势。当地纺织服装产业链齐全,有产业优势。荆州经开区纺织印染循环产业园是全国两个专业园区之一,有环保优势。全市现有厂房83万平方米,企业拎包入住,有硬件优势。天猫、京东、唯品会等100多家电商平台落户荆州,“四通一达”均在荆州设立转运中心,有物流优势。

    “现在荆州是产业转移的价值洼地,回归创业的天选之地。”金鹏透露,荆州正计划将纺织服装打造为五百亿元支柱产业,复兴轻纺名城历史荣光。

    老板:电商时代的快时尚,荆州怎么承接?

    荆州:对标广州强链补链,提升产业微笑曲线!

    “生产的不卖,卖的不生产,现在服装产业已进入电商时代,经销模式跟以前完全不一样。”广东运华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甘普华说,以前,服装企业设计好款式,拿到订货会上展示,一个款式单量达到万单甚至十万单,决定一年产销。现在,所有款式都在网店上展示,很少有哪款达到万量级,有两三千单就是爆款。

    “快时尚成为电商服装时代行业主流,订单变成小单、碎单,产业更灵活、快速、时尚。”甘普华说,生产营销模式发生变化,荆州如何承接这种新业态?

    吴锦承诺:广州有的荆州没有,我们来补;清远做得到的,荆州也做得到。荆州要对标广州,强链补链,尤其在微笑曲线两端——研发设计和终端市场都要加强。

    金鹏介绍,荆州为承接产业转移,计划提升承接平台,重点打造沙市岑河金色童年科创园;建设全市纺织服装智链云平台,帮助企业生产换线、设备换新、产品换代、企业换人;深化与淘宝、京东、抖音等电商平台合作,更新服装电商时代营销模式;出台15项政策,支持企业厂房租赁、设备搬迁、技改升级等。

    “承接产业转移要抓龙头、建基地、壮品牌。”曹甲昌建议荆州引进带动辐射强的大型平台企业,这样就会带动一批供应链企业跟着转移。

    不少老板都认为,海珠服装加工企业转移荆州后,荆州和广州可以探索“广东研发+荆州制造”“广东接单+荆州发货”等合作模式。

    (下转第2版)

3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