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汪涛 “洪湖水浪打浪,洪湖岸边是家乡。”洪湖是湖北省第一大淡水湖,“国际重要湿地”,2014年被列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众多湿地迁徙水禽重要的栖息地和越冬地,具有调洪蓄水、物种保护、水源供给、旅游航运等多种功能,被誉为“鱼米之乡”“中南之肾”,是长江中游地区湿地物种“基因库”和天然的蓄水库,是荆楚大地重要的生态屏障。2022年11月13日,在武汉举行的《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顺利闭幕,为洪湖湿地生态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新契机与新机遇。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二十大报告还指出,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让我们的祖国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作为生态安全的守护者,肩负着守护绿水青山的责任,我们要守青山、护绿水,做好生态环境的忠诚卫士,擦亮美丽洪湖的“生态底色”。 生态兴则文明兴。谁能想到,洪湖曾受到环境污染严重威胁、生态系统退化,水质恶化,这个“江汉明珠”一度蒙尘。近年来,湖北省严格落实长江大保护战略,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让洪湖重现迷人风光。2016年,洪湖启动第二次拆围,至2017年1月底,18.7万亩围网全部拆除,渔民全部上岸。2018年底,洪湖启动退垸还湖和生态修复工程,2021年1月,洪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内总面积近20万亩的各类围垸、圩埂永久性拆除。这一切,只为绿水青山常在,从围到拆,从乱到治,历经劫难的洪湖,终于迎来蝶变新生。如今,通过拆围与退垸,持续加强生态保护修复,洪湖湿地生态全面向好,碧波荡漾、水清鱼跃的生态美景得以延续。 为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生态保护理念,洪湖保护区的生态守护者出狠招、下狠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狠抓生态保护工作。一是人防物防让生态保护工作更有力。洪湖保护区协调各相关职能部门的执法人员与沿湖村场巡湖员围绕易发案重点区域和重点时段,采取“日巡加夜巡、水巡加岸巡、蹲守加步巡、明查加暗巡”的工作方式加强巡逻防控,对重点入湖口安装拦船栅栏,实施硬隔离,有效预防沿湖村民船只进入洪湖保护区,在洪湖保护区沿岸沿线出入路口、重点路段设卡盘查,特别针对运输可疑车辆和可疑人员盘问检查,以最大的决心守护洪湖保护区的生态安全;二是科技赋能让网格化管理更高效。洪湖保护区投资700万元新建天网工程,38个高清红外视频监控摄像头对洪湖保护区的15个重点入湖口及沿湖岸线已形成视频巡查全覆盖,提高了非法捕捞等现行犯罪的发现和管控力度,洪湖保护区内的保留船只全部集中停靠,且安装北斗定位系统,建立电子围栏,AI智能预警的执法智能监控管理系统投入使用,科学技术手段的加入让生态保护工作的网格化管理更加便捷高效;三是舆论宣传让生态保护氛围更浓厚。近年来,洪湖保护区积极凝聚保护生态环境的合力,发动巡湖员、网格员、志愿者等群防群治力量开展常态化的巡逻宣传,在保护区沿岸的9个乡镇竖立49块沿湖段面警长责任制公示牌,公布了责任人及监督有奖举报电话,并通过村村响广播、张贴标语、拉横幅、立宣传牌等方式宣传破坏生态资源安全的社会危害性、违法性及产生的严重后果,同时充分利用电视、电台、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采取多种宣传方式,大力开展生态保护法律法规知识及工作成效的宣传,形成了洪湖保护区生态保护工作的统一战线,营造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社会舆论氛围。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通过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道路,切实担负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责任,尊重、顺应和保护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如今的洪湖湿地,天蓝水清百鸟竞逐,美景如画令人神往! (作者单位:荆州市公安局) |